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第40《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三》42/134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講述者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淨下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修改、增刪、販售
編輯出版:淨願蘭若 / 釋心賢

第40.首楞嚴經卷三。明性本具相:續明藏性即水大性。4.明藏性即風大性。

續明藏性即水大性。經文:
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一處執珠,一處水出;遍法界執,滿法界生。生滿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4.明藏性即風大性。經文:
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汝常整衣,入於大眾;僧伽黎角動及傍人,則有微風拂彼人面。此風為復出袈裟角?發於虛空?生彼人面?阿難!此風若復出袈裟角,汝乃披風;其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有藏風地。

若生虛空,汝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若無風時,虛空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虛空;名為虛空,云何風出?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面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汝審諦觀: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風自誰方鼓動來此?風空性隔,非和非合,不應風性,無從自有。

汝宛不知如來藏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遍法界;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阿難!如汝一人微動服衣,有微風出;遍法界拂滿國土生,周遍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第40《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三》講記。
 
                 目錄
 
469】明藏性即水大性:你要知道,一切法本來就無生,它只是因緣的顯現。
470】水大之體性是從哪裡來?
471】水到底是什麼因緣顯現?
472】你的思考模式不改變,你的生命不會改變(一)
473】你的思考模式不改變,你的生命不會改變(二)
474】你的思考模式不改變,你的生命不會改變(三)
475】明藏性即風大性:風大之性,是我們心性本具
476】風大之相,是假借因緣而顯現
477】這個風是從哪裡來——破從衣生
478】這個風是從哪裡來——破從空生
479】這個風是從哪裡來——破從面生
480】這個風是從哪裡來——總從直審
481】風動幡動的說法有沒有錯?
482】你一定要去徹底看到生命真相,你才有辦法改變生命
483】明白道理跟不明白道理差在哪裡?
484】風大之性是從無量無邊的一念心性中來(一)
485】風大之性是從無量無邊的一念心性中來(二)
486】大乘的佛法破因緣、破自然,破的是什麼?
487】這個觀念參透了,所有的世間學問你都可以善巧應用
 
 
469】你要知道,一切法本來就無生,它只是因緣的顯現。
 
  壬二、顯理性。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八十八頁,壬二,顯理性。
 
  我們這一科講到「明藏性即水大性」。前一科是先破妄執。也就是說,我們一般凡夫都是心外求法。心外求法的結果會產生兩種情況:第一個,我們認為一切法是因緣生,外在的因緣創造了宇宙間的諸法;或者說是自然而有——宇宙間是沒有理由的,生命只是一個偶然,它自然而生,也自然而滅。所以,我們向外攀緣的結果就只有兩種:一個是諸法因緣生,第二個就是自然而有。這兩個最大的錯誤,都是沒有把生命的根源找到。這個就是為什麼我們的痛苦永遠不能消失,因為我們沒有找到痛苦的根源在哪裡。所以佛陀必須先破妄執。就是說,如果一切法因緣生,是四大和合產生種種的變化,那麼身為一個和合的東西,它每一個東西都應該有一個能生的自體才對。但事實上,這個水不是從月亮而生,也不從水精珠而生。那構成和合的自體都不能生,合起來怎麼能夠生呢?所以這不合道理。我們應該說,只是假借月亮跟水精珠的和合把水顯現出來,不能夠說把它生出來。因為它本來就無生,它只是因緣的顯現,是這個意思。
 
470】水大之體性是從哪裡來?
 
  好,破妄以後接下來要顯真,開顯真實的理性。這個水是從什麼而來的呢?這以下開顯這個真實的理性。
 
  我們看經文。
 
(經文)汝尚不知如來藏中,性水真空,性空真水,清淨本然,周徧法界。
 
  首先我們講到水大之體性是從哪裡來。說阿難,你尚且不知道這個水大體性是我們一念的心性當中本來具足的。怎麼說呢?從兩個角度來說:第一個,「性水真空」。這個心性中的水大是本自真空的,它是一種空如來藏。雖然空,但「性空真水」,在真空的心性當中又具足十法界的染淨的水大之性,所以有不空如來藏。也就是說,我們這一念心雖然是真空,但是又具足了十法界的水大之性;雖然具足水大之性,可也本是真空。這個講到性具的思想。性具是建立在無生的基礎之下的。
 
  看性體,「清淨本然」。這個水大之相是離一切相的。為什麼要離一切相呢?因為這個水不能有固定的形相。你說它一定是像海浪一樣的波濤洶湧,那麼如果它固定了波濤洶湧,這個水就不可能產生平靜的相狀,所以水有無量相。有無量相,所以我們只好說它是離一切相。它沒有固定的相狀。
 
  但它可又是「周徧法界」。你看天堂也有水,地獄的眾生有他熱惱的水……各式各樣的水都有,十法界都有水的,它周徧十法界。它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這個地方講出水大之性是心性本具,是清淨本然,是周徧法界的。
 
  這個講到水大之性。
 
471】水到底是什麼因緣顯現?
 
  這以下我們講到水大之用。
 
(經文)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一處執珠,一處水出,徧法界執,滿法界生,生滿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
 
  水到底是什麼因緣顯現?有三個因緣:第一個,我們心性的迷悟,你對事情的看法的迷悟的淺深;第二個,你產生一個什麼樣的思想,一種或染或淨的正反兩面的思想;第三個,你創造一個什麼樣的善惡業力。由三個因緣而顯現出來。也就是說,眾生隨在一處來執持水精珠,就有一處水顯現出來;如果眾生在整個法界當中來執持水精珠,那麼整個法界就顯現出水來。既然能夠徧滿整個法界流出水來,那這個水怎麼有固定的處所呢?它完全只是我們的心量跟業力的顯現而已。哪個地方有業力,哪一個地方就顯現。天堂有這樣的業力,就在天堂顯現;你到地獄去,就由地獄顯現。它沒有固定的方所的,完全是由業力決定的。
 
472】你的思考模式不改變,你的生命不會改變(一)
 
  壬三、斥迷惑
 
  我們看壬三,斥迷惑。
 
(經文)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當我們今天去著這個水大性相、向外攀緣、缺乏迴光返照的圓頓止觀的時候,那我們就會認為說是因緣而生、是自然而有。其實這都是一種向外攀緣的分別心的計度。而這樣的結果只有言說的相狀,你都找不到它真實的義理。
 
  水從哪裡來,我想主要地當然就是你的思想。我們說業力,其實這個是很粗糙的。就是你的思考模式創造了你的生命。所以你最初的靈動就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你的心量,加上你的智慧的判斷力,影響你整個生命的現狀。我們講,心境決定處境。
 
473】你的思考模式不改變,你的生命不會改變(二)
 
  我講一個一隻小蜘蛛的故事。
 
  有三個朋友在花園中散步,看到一個房子,這個房子的牆角下有一隻小蜘蛛。這個蜘蛛因為肚子餓,要去吃東西,就由牆角往屋頂上爬。爬到中間的時候,有一片潮溼的牆壁,所以牠爬到那個地方就掉下來;每次爬到潮溼的地方就掉下來。那個蜘蛛還是往上爬,一次一次地,周而復始。這三個人看到這個蜘蛛的相貌,想到個人的生命,就迴光返照,照到自己的生命。
 
  第一個人,他的心跟這個境接觸的時候,深深嘆一口氣說,哎呀,這個蜘蛛就跟我一樣,一生充滿了挫敗。你看前面牆角那個潮溼是如此的明顯。一生當中勞碌無功,我空有無量的才華能力精神體力,但是被挫敗所障礙。所以,他看到這件事情,產生了自暴自棄。反正你努力也沒有用嘛,你蜘蛛再怎麼爬也爬不過去,倒不如放棄好了。反正人生就是這樣,充滿了挫折,充滿了失敗,所以我只好選擇自暴自棄。
 
  這種人一輩子沒有希望,來生也是沒有希望,因為「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你有這種思考模式,你這種人大概在世間上上等、中等、下等之中,都是屬於下等人,一輩子就是抱怨,怨天尤人,就這樣子。你思考模式不能改變,你業力不能改變,你生命的顯現就不能改變。我們要知道一個觀念,每一個人內心都很公平的,你給它什麼訊息,它就怎麼顯現,心境決定處境。
 
  第二種人,他看到這個蜘蛛,得到一個啟示。他說,這個蜘蛛跟我一樣,生命中充滿了挫折;但是,其實這個牆壁的潮溼只有中間這一塊,牠要轉個彎的話就過去了。你不一定要執著地從這邊走,其他的路也可以走,退一步海闊天空,什麼事不一定要硬著幹。所以,他從這個蜘蛛的挫折當中看到了生命的轉機:原來人生是可以有無量的可能性,我可以選擇往東往西,可以善巧方便來面對我們生命的逆境!所以他從逆境當中看到了轉機,很多事情不要直來直往,等待時節因緣很重要。
 
  這是第二種。這種人大概是中等人,他慢慢有一些方法來處理生命的逆境。
 
  第三種人是高等人。他看到這個蜘蛛以後他迴光返照。他說,身為一隻蜘蛛尚且不屈不撓,我今天貴為人身,我有多大的潛能沒有發揮出來啊!人定勝天,我有無量無邊的潛能,只要我不放棄,這些逆境算不了什麼。他能夠從外境找到內心當中的潛能,上等人!生命是操之在我,我只要願意改變,我的內心改變,外境就會改變,心境決定處境。
 
  所以,我們看到同樣一個蜘蛛去做一件事情,遇到一個逆境,三個人解讀不同。第一種人把逆境當做是生命的挫敗而自暴自棄,這種人一輩子跟失敗是劃等號,他的那個「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的業,那個生命體不會太美好。第二種人是從挫敗逆境當中看到了生命的轉機,他開始去化解問題。當然他還是被動,但是他能夠從被動當中去處理障礙。第三種人是化被動為主動,從生命的潛能來化解逆境。
 
  所以,我們要知道,其實你今天的生命現象,我們不要說從業力而來,其實這樣講是很粗,就是來自你的思想。所以你平常日常生活看到事情,你要經常注意你是怎麼想的,這個很重要,影響到你的來生。生命不是上帝創造出來的,生命是你的思想創造出來的。你有什麼想法,你來生就會現出什麼相貌出來,我講實在話。
 
474】你的思考模式不改變,你的生命不會改變(三)
 
  《楞嚴經》講得很清楚,「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你有什麼心態,你就有什麼生命。我們要讀聖賢書。為什麼要讀聖賢書?就是學習聖人的思想。你有他的思想,你就會產生他的行為,你未來就會產生他生命的現象。我們這一念心很公平,你怎麼去熏習它,它就怎麼樣顯現出來。我講實在話,你的思考模式不改變,你的生命不會改變的,因為它是根本。所以我們一定要去瞭解這個道理,什麼叫「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循業發現」。所以我們要不斷學習聖賢之書,明白聖賢之道,提昇自己的見地,才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是這個意思。
 
475】明藏性即風大性:風大之性,是我們心性本具
 
  辛四、明藏性即風大性
分三:壬一、破妄執;壬二、顯理性;壬三、斥迷惑
 
┌(總標風性)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汝常整衣入於大眾,
│      僧伽梨角動及傍人,則有微風,拂彼人面。

├(徵問緣由)此風為復出袈裟角?發於虛空,生彼人面?

│      ┌(破從衣生)阿難!此風若復出袈裟角,汝乃披
│      │      風,其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
│      │      法,會中垂衣,汝看我衣,風何所
│      │      在?不應衣中有藏風地。
│      │
│      ├(破從空生)若生虛空,汝衣不動,何因無拂?
│      │      空性常住,風應常生;若無風時,
│      │      虛空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
│      │      若有生滅,不名虛空;名為虛空,
└(別破妄執)┤      云何風出?
       │
       ├(破從面生)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面生,當
       │      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
       └(總破直審)汝審諦觀!整衣在汝,面屬彼人,
              虛空寂然,不參流動,風自誰方鼓
              動來此?風空性隔,非和非合,不
              應風性,無從自有。
 
  我們看辛四,明藏性即風大性。就是在我們一念心性當中,當下具足風大之性。也就是說,風大之性是我們心性本具,風大之相是假借因緣而顯現出來。一個是理具,一個是事造。性是理具,相是事造。這兩個,不管理具不管事造,都不離開我們一念心性當中,是這個意思。這才是生命的真相。
 
  壬一、破妄執。
 
  首先我們看第一個,破妄執。破除凡夫外道的和合跟不和合的兩種妄執。
 
  看經文。
 
(經文)阿難!風性無體,動靜不常。汝常整衣入於大眾,僧伽梨角動及傍人,則有微風,拂彼人面。
 
  首先我們看風大之體。說阿難!風大的體性,是沒有真實不變的。怎麼說呢?因為它「動靜不常」。你看風,它有時候是動態的,吹來吹去,有時候是靜態的,就沒有吹了。所以它沒有一定的常態,有時候動,有時候靜,是動靜不決定。這個講它的體性。
 
476】風大之相,是假借因緣而顯現
 
  那麼它的相用,要假借因緣才能夠顯現。說是什麼因緣呢?比方說,阿難,平常有時候,你就整理、穿著這個衣服而入於整個僧團的大眾當中,去做早晚功課。你穿什麼衣服呢?穿這個僧伽梨,就是三衣當中的大衣,一般是九條的,或者最多到二十五條。假設是九條衣,你在大眾當中做功課,拜佛拜下去的時候,這個大衣的衣角會怎麼樣?振動。衣角振動就會產生風,去觸動旁邊的人。旁邊的人就感到有一種微風吹拂他的臉面。你拜佛拜下去的時候,旁邊的人就感到有一種風出現,來吹他的臉。這個是講風大之相是假借因緣而顯現。先作一個總標。
 
477】這個風是從哪裡來——破從衣生
 
  這以下來徵問它的緣由。
 
(經文)此風為復出袈裟角?發於虛空?生彼人面?
 
  這個風是從哪裡來呢?你說是袈裟的振動才產生的,是袈裟的衣角產生的?或者是從虛空產生的?還是這個人的臉自己產生的?提出三個問。我們看佛陀一一地破斥。
 
  看第一段。
 
(經文)阿難!此風若復出袈裟角,汝乃披風,其衣飛搖,應離汝體。我今說法,會中垂衣,汝看我衣,風何所在?不應衣中有藏風地。
 
  假設這個風有它來的自體,這個自體是從袈裟而出,是從袈裟的衣角而出。先提出這樣的假設。這以下從兩個地方破。
 
  先看第一段,說風是從袈裟而出。那麼這樣子有什麼問題呢?「汝乃披風。」那麼你的袈裟當中就具足風大囉,那既然風從你袈裟而出,那麼你披這個衣服的時候,就等於把風披在身上一樣,因為衣跟風已經合為一體了。這個時候「其衣飛搖」。風大跟衣服合為一體,我們知道風是搖動的,所以你的衣服也變成搖動的,那麼這樣子「應離汝體」。你今天的衣服是跟風合為一體,是搖動的,那麼你把衣服穿到你身上,這個衣服應該搖來搖去,最後應該飛離你的身體才對,為什麼你衣服還在你身上呢?你看風,吹過來,吹過去,吹來吹去,風是來來去去的,那你的衣服在你的身上也應該來來去去才對。但事實上不然,我們衣服穿上去,這個衣服就安住在我們色身上。所以你不能夠說衣服跟風是合為一體的,不能這樣講。這是第一個。
 
  第二個,「我今說法,會中垂衣,汝看我衣,風何所在?」如果阿難尊者就產生執著,說,其實風跟衣服是一體的。沒有錯,只是說這個風有時候動、有時候靜,它動的時候就出來,靜的時候就隱藏起來。提出這樣的一個反相執著,那麼佛陀就開始破。他說,好,假設風跟衣服是一體的,它有時候顯現出來,動的時候顯現出來;它靜止狀態的時候隱藏起來。那麼你應該要去看一看,我現在在講堂當中說法,我穿著九衣,在法會當中垂下我的衣角。那你們看一看,如果我這個九條大衣裡面藏著風,你們找找,從上到下找找看,這個風到底藏在何處?不應該說衣當中還有藏風的處所。你就是整個衣服看徧了,你也看不到它藏風的地方。所以,你不應該說它靜止狀態的時候是藏在裡面,不可以這樣講。所以,風從衣服中出來,這個是不合理的,因為你找不到風的地方。
 
478】這個風是從哪裡來——破從空生
 
  看第二段。
 
(經文)若生虛空,汝衣不動,何因無拂?空性常住,風應常生;若無風時,虛空當滅;滅風可見,滅空何狀?若有生滅,不名虛空;名為虛空,云何風出?
 
  假設這個風是從虛空當中產生的。這個地方也是用兩段來破。
 
  看第一段,「汝衣不動,何因無拂?」風既然是從虛空產生,那就不需要假借衣服的振動。而事實上,我們衣服不振動,我們不去拜佛的時候,那為什麼沒有產生風來吹拂對方的臉面呢?為什麼只有我拜下去的時候,才會產生風來吹拂對方的臉面呢?所以,既然要假借衣服的振動,就不能說它是從虛空而生。這第一段。
 
  看第二段,「空性常住,風應常生。」既然虛空是恆常存在,那麼風也應該經常地吹動才對。既然虛空跟風大是合為一體的,那麼風沒有的時候——你看我們有時候靜止狀態,風跟虛空好像是合為一體的,有虛空就有風,有風就有虛空。那麼這樣子講沒有風的時候,那虛空也應該消失掉嘛。因為這兩個合為一體的,沒有風就沒有虛空嘛。
 
  「滅風可見,滅空何狀?」沒有風的狀態,我們尚且還可以看得到,喔,感覺得到這個時候沒有風,但是又有誰能夠看到虛空消滅的狀態呢?虛空是無形無相,它怎麼能夠消滅呢?假若虛空是有生滅的相狀,那它就不能叫虛空了,因為虛空是不能有生滅變化的相狀才對的。既然名為虛空,那麼它就不能夠生起風大。因為風大是有來有去,有時候動態、有時候靜態,是變化的,而虛空不能變化。所以你不能夠說虛空跟風是一體的,所以我們不能說虛空產生風大,這個不合理。因為一個是恆常存在,一個是有來有去,這兩個性質是不相符合的。
 
479】這個風是從哪裡來——破從面生
 
  看第三段。
 
(經文)若風自生被拂之面,從彼面生,當應拂汝,自汝整衣,云何倒拂?
 
  說這個風大是生自於被吹拂的臉面,跟一個人的衣服有沒有振動是沒有關係。這個人的臉自己產生風大的,跟別人的衣服沒有關係的。那麼這樣子,既然對方的臉可以產生風大,那麼他的風應該吹到你的臉才對。你跟他對面站的時候,他的臉產生風,他的風應該吹到你的臉上才對。那麼為什麼反過來你衣服振動的時候、你整理衣服的時候,是你產生風去吹到他的臉呢?那跟事實不符。他能夠產生風,應該是他產生風來吹你的臉;而事實是反過來,我們整理衣服的時候,風去吹他的臉。所以這兩個跟事實不符。
 
480】這個風是從哪裡來——總從直審
 
  看總結。
 
(經文)汝審諦觀!整衣在汝,面屬彼人,虛空寂然,不參流動,風自誰方鼓動來此?風空性隔,非和非合,不應風性,無從自有。
 
  我們應該要很深入地去觀察風大從哪裡來。比方說,你看,我們整理衣服的時候,風是從我們這個地方生起的。你看你跟他的互動,你在整理衣服,你在拜佛,產生了振動;這個臉是對方的臉;虛空是永遠寂然不動的,它根本沒有所謂的在那邊流動流來流去的相狀。這三個東西根本風馬牛不相及:一個是你的衣服,一個是對方的臉,中間又很多的虛空,那麼到底風從哪裡來呢?
 
  我們可以說「風空性隔」,風大跟虛空的體性是完全不同的。你看風,是動來動去的,一個動態的。虛空是永遠保持一種不生不滅的相狀,風大是有生有滅的相狀,這兩個體性根本是相違背的,它既不會互相地參雜和合,也不可能上下結合。那麼風大從哪裡來?「不應風性,無從自有。」你不能夠說這個風是沒有因緣、自然而生,也不能這樣講。
 
481】風動幡動的說法有沒有錯?
 
  這個地方在禪師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公案。就是六祖大師有一天去參加一個弘法的法會,這個時候,吹來一陣風,吹動了幡。有一個禪師說是「風先動」才帶動了幡動;另外一個禪師說,不對,「幡先動」才產生風。幡動產生風動?或者風動產生幡動?六祖大師說,通通不對,「仁者心動」。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其實這三個人講話,當然你也可以說他三個都對。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我分析一個道理給你聽聽看:說因為風動產生幡動,他也沒有講錯;說幡動產生風動,也沒有講錯。錯在哪裡?諸位你們知道錯在哪裡嗎?錯在這兩個心外求法,他看到生命的現象;六祖大師講「仁者心動」,他看到了整個生命的根源,問題在這個地方。風、幡,這個都是表相。你心不動,風也不會動,幡也不會動。
 
482】你一定要去徹底看到生命真相,你才有辦法改變生命
 
  我們總會習慣說,外境跟我們內心是沒有關係的。這是一個很嚴重的錯誤。遇到了一個逆境,遇到了挫敗,我們的心會認為,逆境本身是真實的,挫敗本身是真實的。我們不認為說它是從內心而來,我們不這樣認為,所以我們永遠沒辦法改變它,就在這個地方!你看我們一輩子有多少痛苦、多少挫折,我們都沒辦法改變,因為我們認為它跟我的心沒有關係。所以,你不從內心改變,它就永遠不斷地出現。
 
  這個地方的意思就是說,你一定要去徹底地看到你的生命到底是從哪裡而來,你才有辦法改變它。否則你一輩子改不了它,你就被它牽著走,你永遠是被動的。你不瞭解生命的真相,你就被生命牽著走,它要你怎麼樣你就怎麼樣。你瞭解生命的真相,是我要怎麼樣!你自己可以設定一個目標:我希望來生變成怎麼樣。你變成主動。這兩個完全不一樣,轉被動為主動。
 
483】明白道理跟不明白道理差在哪裡?
 
  我們這樣子講,你一個人不瞭解生命的道理,那你的生命只有一種情況,叫做天定勝人。你的生命上天安排得好好的,你一點都沒有辦法,「萬般皆是業,半點不由人」就是你生命的寫照。你瞭解生命的道理,你是人定勝天,生命是你自己決定的。我希望變成一個極樂世界,我就內心當中創造一個生起極樂世界的思考模式。我開始去培養一種生起極樂世界的思想模式,我開始去發願,產生對淨土的信心、對阿彌陀佛的皈依,極樂世界就顯現了。瞭解道理以後,你生命是可以規劃的;你不瞭解道理,生命由不得你規劃,生命幫你規劃,你只有被動的配合。
 
  所以,我們講,明白道理跟不明白道理就差在哪裡?一個是被動,一個是主動,差在這個地方。六祖大師講「仁者心動」,我們看得到六祖大師他開始在主導生命。後面那兩個人還是被生命所主導,講風動幡動的人都被生命所主導。差在這裡。
 
484】風大之性是從無量無邊的一念心性中來(一)
 
  壬二、顯理性
 
  我們看壬二,顯理性。
 
(經文)汝宛不知如來藏中,性風真空,性空真風,清淨本然,周徧法界。
 
  這個地方是講風大之性到底在哪裡,它從哪裡而來。它不是從衣服而來,也不是從虛空而來,也不是從對方的臉中產生,其實它是從我們一念的如來藏性當中而來,就是從我們現前一念心性而來,從眾生本具、諸佛所證的現前一念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心性中而來。
 
  怎麼說呢?因為「性風真空」,風大之性是本自真空的,它是一個空如來藏,所以我們會「覓之了不可得」。那「性空真風」,在真空的心性當中又本自具足十法界染淨的風大之性,就有它不空如來藏。在一念心性當中具足空跟不空兩種如來藏,在一念心性當中法爾具足。你說它有,你找不到它的存在;你說它沒有,它又有這樣的一種潛伏的功能在那個地方存在。是這個意思。所以說它是「清淨本然,周徧法界」,它本身是離一切相,所以它有無量的相的可能性。它不但有無量相的可能性,而且「周徧法界」,它周徧整個十法界。它可能會顯現出天堂的溫暖的風,也會顯現地獄的暴風,這種可能性都有。所以,生命有無量的可能性,都在我們心中同時顯現,同時具足。
 
485】風大之性是從無量無邊的一念心性中來(二)
 
  那麼,它到底是怎麼顯現?是好的、是壞的呢?那就看這個相用。
 
(經文)隨眾生心,應所知量。阿難!如汝一人微動服衣,有微風出;徧法界拂,滿國土生,周徧世間,寧有方所?循業發現。
 
  身為一念心性,它具足這麼多的無量可能性的風大,它產生的原因有三個條件:
 
  第一個,你內心的迷悟的差別。一個不相信因果的人,那這個風大顯現出來就很可怕了,非常可怕了;一個相信因果的人,他的風大就比較溫和;能夠培養一種極樂世界心情的人,它就出現極樂世界的微風。
 
  第二,有各式各樣染淨的思想,這個世間上就出現各式各樣的風。跟我們內心的迷悟、思想是有關係的。
 
  第三個,跟你所造的業力有關係。你有什麼思想,遇到什麼因緣,就會造很多很多的業。這個時候,就把你心性當中本具的風大表現出來。所以佛陀說,阿難!你一個人去振動衣服,就有一個處所產生微風出現;假設法界當中都去振動無量無邊的衣服,就有無量無邊的風在國土當中吹起。所以風大自性是周徧整個世界當中,哪有它固定的隱藏的處所呢?你說它從哪裡來?它就從法界中來,從無量無邊的一念心性中來。就這個意思。
 
486】大乘的佛法破因緣、破自然,破的是什麼?
 
  壬三、斥迷惑
 
  我們看壬三,斥迷惑。
 
(經文)世間無知,惑為因緣及自然性,皆是識心分別計度,但有言說,都無實義。
 
  一個愚癡的凡夫跟外道,他根本缺乏大乘的觀照力,所以心外求法,就把它當做因緣而生或者自然而有。其實這都是虛妄的分別計度,只有言說相,沒有真實的意義。
 
  所以你看,到了大乘的佛法,破因緣、破自然。我希望我們在破的時候,你要知道它所破的不是它的一個理論基礎,是破它的自性執。因為,因緣自然,在日常生活我們有時候也會善巧應用。比方說,我們看我們中國的文化。你看佛教沒有傳到中國之前,我們華人社會的立身處世之道,其實就兩個觀念:一個是因緣,一個自然。兩種而已。
 
  因緣的思想,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儒家的孔孟之道。有人跟孔子講一句話說,孔夫子!我講實在話,你所提倡這個周禮,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合時宜,你不可能成功的。春秋五霸,每一個人要的就是什麼?把國家軍隊弄大,版圖弄大,追求的是名聞利養。每一個人都想稱霸天下嘛。你這種遵守禮法的人,這類禮節根本不可能實踐。孔夫子說,我知道啊,我知道不能實踐,但是我知其不可而為之。所以我們可以看得出來,在孔孟之道是強調因緣的。它強調世間上要有所作為,因緣就是有所作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你看它整個思想,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它都是從因緣當中去建立它的人生觀——有所為。
 
  道家的老莊的思想是完全相反,強調無為。你看老莊很強調自然之道:人不要去想那麼多,做這些都是多餘的!他講出一句話,說:「天道有常,不因堯存,不因桀亡。」天道冥冥當中有它一定的軌則,你不要多事。它不會因為堯這樣一個賢聖的君王出世而存在,也不會因為桀而毀滅。「天道有常,不因堯存,不因桀亡。」你該怎麼樣,你就會怎麼樣,你去努力都沒有用的。所以老莊的思想就是,你生命當中只要做一件事情,順其自然就好。生命的可貴,就在於生命的自由自在。你去做這麼多事,給自己那麼多痛苦,結果你也很痛苦,別人也很痛苦。
 
  這兩種思想,在我們華人社會就構成一個有所為跟無所為的道理。那這兩個思想你不能說它錯。你看有時候我們處理人事。身為執事,學院出了事情你怎麼辦?你只有兩種選擇:第一個,有所為,馬上辦。但是有些事情你不能處理,越處理越糟糕。這事實上如此。你幹過執事就知道,有些事情不處理比處理還好,因為時節未到。所以你必須「忍而未發,待其時也」。等待是一個很重要的智慧,因為因緣沒有成熟,你越處理,它事情本來是一分,變成三分。所以你不要以為無所為不重要,很多觀念就在無所為當中把事情自然化解掉。那到底這個事情是要有所為還是無所為?那就是「看著辦」。
 
  因緣和自然這兩種思想錯在哪裡?錯在心外求法。他們兩個沒有看到生命的真相,是錯在這個地方。
 
487】這個觀念參透了,所有的世間學問你都可以善巧應用
 
  所以蕅益大師講一句話很重要,說你妙達無生,你講空也可以,講有也可以,空、有皆是方便。你今天把《楞嚴經》讀通了,你看儒家思想、看老莊思想,通通是善巧方便。你看,順境的時候,有所為,君子要能夠把握你的好時機,開創未來;處逆境,要安住不動,要無所為,這個時候少動,多做多錯。你身心狀態已經不對了,講實在話,你不要講話。一個人情況不對,你講話就得罪人。少講話,讓它這段時間趕快過去。
 
  其實,你不能說因緣錯,你也不能說自然錯。所以你看佛陀,他訶責因緣,訶責自然,不是訶責這兩個善巧方便不對,是這兩種人沒有看到生命的根源,心外求法,產生自性執。你執著一定要因緣、執著一定要自然,是錯在你一定要這樣做,錯在那個「一定」。你要知道一切法是無生,有時候因緣,有時候自然,這都是生命的善巧,你就通通是對。
 
  對跟錯是一念之間。所以,你要是會讀書的人,你把《楞嚴經》讀通了,世間法就是佛法;你要是不會讀書的人,什麼東西都是世間法,你講的話全部都是世間法,跟道不相應。那問題點在哪裡呢?問題點——你要知道生命從哪裡而來。你知道這個根本以後,在整個生命過程當中,你就知道你有一個目標。那這個過程當中,任何人的智慧,聖賢之道,都是你一個善巧方便的法門。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這個根本問題參透,就是——你從什麼地方來?這個觀念參透了,所有的世間的學問,你都可以善巧應用,妙達無生,說空說有皆是方便,說因緣說自然,都是方便。是這個意思。
 
 
 
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妙法蓮心學院 版權所有
歡迎各方免費流通,若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請勿用於商業盈利。
 
Copyright © masterchingch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網址:http://www.masterchingche.org/
信箱:info@masterchingche.or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淨土教觀學苑
Facebookhttps://m.facebook.com/www.masterchingche.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