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2日 星期二

《大佛頂首楞嚴經》要義簡介。

  淨界法師開示大佛頂首楞嚴經要義簡介。

  楞嚴經的重點:修習首楞嚴王三昧!
  本經首楞嚴三昧的特色:把煩惱根源找到,拔掉,從根本上破壞煩惱的勢力!讓我們很快從煩惱中解脫出來,安住正念,乃至於達到臨終的正念,感應佛陀加被,往生淨土!禪淨雙修!

  佛陀的心:安住在首楞嚴王三昧。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究竟堅固,一切善法不會被破壞。

  煩惱的根本:生滅心、妄想、顛倒想。我們想法跟著感覺走的時候,這個就是顛倒想。想法是從外面外境來的,外面的刺激引生的,統統是妄想。

  真實想,真心:想法是從內心生起的,升起一個想法,外境不管怎麼變,想法不變,這是真實想。從我空,法空的智慧,破顛倒想。依體起用,發起菩薩誓願。

  阿難尊者的大誓願:透過首楞嚴三昧的洗滌,找到家,同起大悲,心佛眾生一體。覺悟了法身,圓教的初信位,微細惑要經過二十五圓通洗淨六根煩惱。

  首楞嚴王三昧,就是正念真如。楞嚴經的觀念,主要修六個字:「名相位,立德業」。整個卷經文講這兩個觀念:一個從假入空!一個從空出假!當然,整個經文講的非常非常詳細,佛陀舉了很多很多例子,他一定讓你有辦法懂!

  每個人深受過去的業力影響中,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先成就自利的功德!再立德業,在你的因緣中去修學!整個十法界,就是我們的身心世界。楞嚴經講的很多很多。所有的楞嚴經的經文,沒有離開你現前的身心世界。

  《楞嚴經》的真如理,我們看他經文的結構,他要你先發明內心的真如,先把你的心調整好,你的心,先找到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第二、再找外境,原來外境也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第三、他告訴你,你怎麼用你內心的真如,帶動你外境的真如。這三個主題講了三卷半。

  大佛頂:保持隨緣不變,不變隨緣的狀態。好處:成就自利化他的功德。這個修德,由性德而起。性德,也沒有離開修德。稱性起修,全修在性,性修不二。楞嚴經的修德,開始的時候強調:不變。 2/3以上的經文,成就這個不變。有先後的次第。

  三卷半來分別真心和妄心。常住真心是清淨的根本;攀緣心是雜染的根本!真心妄心混在一起,有時安住真心,有時安住妄心。先搞清楚,分清真妄。

  妄想和真心的判斷:妄想:離塵無體! (這個東西好吃,想法的根源,在於和食物的接觸。外境拿掉後,心失掉,所以這個是妄心)。真心:離塵有體! (我一定要好好拜佛。是從內心道理,如理思維產生,離六塵,而從內心升起。)

  你一個人不要跟著感覺走,要跟著道理走。不要做你喜歡做的事,要做你應該做的事!行動要由理性的思維產生!

  道前基礎,修學三昧的基礎:二決定義!要消妄歸真:第一、審查你的因地發心。是不是真實的發菩提心。第二,審查煩惱的根本。煩惱隱藏在六根門頭。造惡業,造功德都是六根。例如:今天,你帶了個軍隊去打仗:第一、知道你的目標在哪裡,你為什麼要打這個仗?第二、知道盜賊在哪裡!

  首楞嚴三昧:正行:二十五圓通!六根,六塵,六識,七大。整個二十五圓通,就是你的身心世界,都可以把心帶回家。不能全修啦,耳根圓通特別適合我們。耳朵四方八面角度聽音,功能堅固,聽聲音聽一天都不累,不疲憊。返聞聞自性,是「誰」在聽聲音?找到聞性。耳根圓通所緣境在自己清淨本性。念佛圓通章所緣境不一樣。到時再說。

  首楞嚴三昧:助行:四種清淨明晦!持戒清淨,三世諸佛必制的重戒!道場:結界、持咒,保護自己,防止鬼神障!

  我們要把心帶回家:每個人對家的感覺,相同也不同(例如:初一與十五的月亮)。正行:正念真如。助行:持戒誦咒!心常覺照,不隨妄轉。楞嚴經沒有講斷煩惱,而是「轉」。你看著煩惱,它自己就變化了。你只要保持覺悟就好了。

  怎麼判定修學有沒有進步?就是你那個明了的心,和外境接觸:你發覺你的妄想減少很多;你發覺你的想法,都是從你內心的道理生起的,很少從外境給你刺激產生的!

  《楞嚴經》它很多枝末的東西都不講,只講到根本!你跟著感覺走,還是跟著道理走? ?內心累積很多妄想,你把它逼出來,它會有一個反彈。你不要破戒,不要破見(思想),迴光返照時,會產生很多幻境,不要被迷惑,有五十種陰魔,都是妄想做根源。你一逼它,它會產生反作用力。業果的重要性,要我們持戒!講到魔境的差別,讓我們保持正見。以戒教二門來保護首楞嚴王三昧!

  《楞嚴經》是一代時教的精髓!是整個大乘戒定慧的總和!戒教二門,戒定慧三學,在本經中是互含互攝,互相幫助的。修行,最重要就是你的心地法門!同樣拜佛、憶佛,功德不一樣,因為你內心的道不一樣!隨緣不變,不變隨緣。依體起用,用還照體!心法!三根普被,修學法門講的非常詳細!

  你《楞嚴經》一看完,你自己修行足足有餘!你看別人修行,你一看就知道這個人修行對不對了。這個人修行有偏差,怎麼樣修行,你看楞嚴經你就知道了。什麼是邪,什麼是正,楞嚴經這個鏡子一照就知道。沒有一個跑得掉的。楞嚴經拔業障如翻大地,依教成道如觀掌果。

  此次講課:觀念上以藕益大師為主(楞嚴經玄義和楞嚴文句),明末三大師(紫柏大師,憨山大師,蓮池居師)為輔。消文方面,參考:通理大師《楞嚴經指掌疏》,圓瑛法師《楞嚴經註解》,海仁老法師註解。

  楞嚴經的整個觀念:就是返妄歸真!先要了解,什麼是真妄。我們整個生滅心不離開八識(受),楞嚴經是在破八識!第一,不要跟著感覺走,妄想走。找到清淨本來的家,在家中,以不生滅心,提起你的佛號,正念的力量特別堅固,禪觀破除煩惱障,以念佛,構成感應道交!以心力感應佛力!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生 同生極樂國





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迴光返照  正念真如」  為所有大乘弟子必修的課程。

  為什麼要研究《楞嚴經 》?一言以蔽之就是:我們必須把過去「凡夫的世界」,提升道「聖人的世界」轉凡成聖。

  它的關鍵就在於「首楞嚴王三昧」,看你遇到事情的時候,是不是能夠開始「迴光返照」把心帶回家!要能夠成就聖道,你必須先找到聖道的因,找到真實的因地,佛陀在此經曾說:「你今天要吃飯,你拿沙去煮,不論煮了多久,它都是熱沙,不會變成飯。」因為沙非飯本,所以如果我們找不到聖道之因,就不可能會有聖道的果,也不會有臨終的正念。

  一個人一旦開始修行、開始迴光返照的時候,你就會知道妄想的可怕。首先,它是不知不覺的,再者,它是輾轉增勝的。 一般人不知道怕是因為從來沒有迴光返照!我們在清淨本然當中捏造一個妄想出來,然後帶動了煩惱、帶動了罪業、帶動了生死果報。

  《楞嚴經》的思想,人生價值重在過程不在結果,人生目的是在歷練不在受用,修行人要改變的不是外面,而是自己內心的妄想。一念的心性依止所有順逆的因緣,都能夠開顯自性本具的福德智慧二種功德。 所以對於一個安住真如的人來說,人生每一件事情都有意義,都能夠幫助我們借假修真。方法就是「不迷不取不動」,具體下手可分成理觀跟事修,二者的交互運用能夠讓我們遠離心中的顛倒,慢慢踏上回家的道路,為臨終的正念打好堅固的基礎。






  淨界法師宣講楞嚴經修學法要。

  透過此經的修學   修行才能算是真正的上路了

  《楞嚴經》在大乘佛教當中,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法門,因為它探討的是我們生命的根本。從佛法的角度來說,我們對於生命的根本,已經離開太久了,已經找不到我們原來的家,這是我們修行很大的一個障礙。

  智者大師的判教當中,把大乘佛教分為三個次第:

  第一、「安樂道」:我們剛開始學佛時,依止一念的信心,開始積集資糧,做很多護持三寶的慈善事業,但是雖修善業,心不安穩,因為我們依止的是攀緣心,心住在外境,導致我們仍然常常感到不安。

  第二、「解脫道」:學佛一段時間後,我們開始聽聞經典,慢慢地開啟了心中的智慧,知道要「迴光返照、正念真如」,不再隨外境而轉,這時候我們的內心真正的安定下來,不論外在的因緣如何變化,都只是一種生命的歷練。

  第三、「菩提道」:在解脫道的階段約三年至五年後,我們開始依止現前一念心性,從空出假,廣度眾生,成就萬德莊嚴。


  而《楞嚴經》就是第二個「解脫道」的法門,唯有透過此經的修學,修行才能算是真正的上路了!





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淨土教觀學苑 版權所有
歡迎各方免費流通,若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請勿用於商業盈利。
Copyright © masterchingch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信箱:info@masterchingche.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