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第47《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49/134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記
講述者大乘妙法弘護學會導師
上淨下界法師
本會所提供之經書電子檔,皆可免費下載
但不得擅自加註、修改、增刪、販售
編輯出版:淨願蘭若 / 釋心賢

47.首楞嚴卷四:廣顯三種因緣顛倒相續。明世界相續。明眾生相續。明業果相續。

續。明因緣世界相續。經文: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燄,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明因緣眾生相續。經文:
復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同業相纏,合離成化。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蒲曇等。胎卵濕化,隨其所應,卵惟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沉。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明因緣業果相續。經文:
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溼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為本。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第47《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四》講記
 
                 目錄
 
569】整個首楞嚴王三昧對治的重點。
570】為什麼會有大海,為什麼會有平地呢?
571】這世間上怎麼就有高山、樹林呢?
572】水地山林的生起是一個什麼樣的力量讓它相續?
573】為什麼真正傷害我們的不是外境?
574】正報身心世界的虛妄相是怎麼來的?
575】為什麼我們聽聞的功能不能超越音聲,見的功能不能超越色塵?
576】為什麼會有胎卵濕化四種不同眾生的生起?
577】胎生是什麼因緣而投胎?
578】為什麼有胎卵濕化四生?
579】主導六道輪迴的親因緣、增上緣是什麼?
580】三界輪迴的三大業因(一)——欲貪
581】三界輪迴的三大業因(二)——殺貪
582】三界輪迴的三大業因(三)——盜貪
583】整個業果相續,以哪三種業力為根本?
 
 
 
569】整個首楞嚴王三昧對治的重點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 103 頁,子一,明世界相續。
 
  《楞嚴經》前面的三卷經文,佛陀等於是講到了大乘佛法勝義中的真勝義性。也就是在整個大乘的教法當中,對生命的解釋是最圓滿的了。這當中有兩個重點:
 
  第一個就是「相妄性真」。這個相狀就是我們整個五陰的身心。這個身心世界是生滅變化的。比方說,我們前生可能是一個天人,今生卻變成一個人的相貌。這樣的相狀是變化的,不管是色身,不管是內心的感受、想法,都是不斷地在變化。所以一般來說,我們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聽到的種種的相狀都是一種虛妄相,因為它是動態的,是變化的。第二個部分就是我們的現前一念心性,它是真實不變的。我們講說是「在凡不減,在聖不增」。你前生做一隻螞蟻的時候,你的心性是這樣子;你變成了一個人,你變成了一個菩薩,乃至於成佛,你那一念心性永遠都沒有改變,都是如此的清淨本然、周徧法界,所以這個心性是真實的。佛陀剛開始是把相狀跟心性做一個很明確的說明,所謂的「相妄性真」。
 
  到第二大段的時候,講到「性相不二」。也就是說,真實的心性跟虛妄的相狀是不能分開的,相狀當中有心性,心性當中也有很多的相狀。這兩個是不可分的,永遠分不開的。
 
  講了這些道理以後,其實阿難尊者已經是大開圓解了,發了菩提心了,但是富樓那尊者跟二乘的無學,這個時候對「性相不二」的道理產生了質疑。其中第一個問題是說:「清淨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說我們這一念清淨本然、周徧法界的心性,怎麼就產生了虛妄相呢?為什麼產生這些山河大地出來呢?
 
  佛陀的回答很簡單,主要的重點只有四個字:迷真起妄。我們這一念心性本來沒有生死。這個觀念很重要——本來是沒有生死的。那麼沒有生死,怎麼就有生死了呢?一念的迷情,一念的妄動,就在清淨本然的心中產生很多很多的虛妄相出來。你看,螞蟻的相狀產生了,人道的相狀產生了,天人的相狀產生了,阿修羅的相狀產生了……這個就是一念的迷情妄動而有。所以,我們在觀察人生的時候要知道,「真本無妄,因迷故有。」心性本來是沒有虛妄相,後來怎麼有呢?只就是一念的迷情而有。
 
  從這個地方我們可以看得出來,整個首楞嚴王三昧對治的,重點不在相狀,重點在心中那一念的迷情,那一念的無明的妄動,那一念的向外攀緣的心識。
 
570】為什麼會有大海,為什麼會有平地呢?
 
  這一念迷情妄動以後,產生了三種相續,所謂的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業果相續。我們在這一科當中講到世界的相續。這個「世界」就是依報的器世間。這地方有三大段:第一個是生成四大;第二個,結成二居;第三個,輾轉相續。
 
  我們看第二段的「結成二居」。
 
  我們前一段是講到一念無明的妄動而使令四大生起,這一段是說明四大相互的作用而產生了兩種的器世間:水地跟山林兩種器世間。或者我們可以分成四居,詳細來說是水居、地居、山居、林居。
 
  我們看第一個,水、地二居生起的因緣。
 
(經文)火騰水降,交發立堅,濕為巨海,乾為洲潬;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潬中,江河常注。
 
  我們一般說高山跟平地,這個地方是約著平地來說。平地當中有水居跟地居兩種。
 
  「火騰水降,交發立堅」,這是一個總說。火的體性是溫熱的,所以它是往上升的;水的體性是濕潤的,是往下降的。在整個水火兩種的一升一降當中,產生了交互作用,而生起了一種器世間。立堅這個「堅」指的是一種依報的器世間的產生。所以,為什麼會有大海,為什麼會有平地呢?就是水火的交互作用而產生的。這是一個總說。
 
  這以下個別地說明。
 
  「濕為巨海,乾為洲潬。」假設水大的勢力強,濕潤的力量大,就變成了大海;如果是火的勢力強,就變成一種乾燥的洲潬。洲、潬都是指泥土積聚的地方,比較大的叫做洲,比較小的叫潬。也就是說,火大比較強勝的,就轉為大洲跟小潬了。
 
  「以是義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也就是因為水火兩種體性交互的作用,所以我們看到在濕潤的大海當中也經常會有火光產生。這表示說在整個水當中是有火的體性的。比方說我們燒熱水,這個熱水為什麼會轉成滾熱呢?這個水當中有火的體性,水火是互相含攝的。
 
  「彼洲潬中,江河常注。」在乾燥的大洲小潬的陸地當中,也經常會有一些大江小河,恆常地在那個地方流動。也就說明了地大之中有水性。
 
  這一段是說明,整個水火兩種體性的交互作用而產生了江河、產生了陸地,這都是由地水火風的作用產生的一種器世間。
 
571】這世間上怎麼就有高山、樹林呢?
 
  我們再看高山樹林生起的因緣。
 
(經文)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是故山石,擊則成焰,融則成水。土勢劣水,抽為草木,是故林藪,遇燒成土,因絞成水。
 
  首先我們講到山居。說這世間上怎麼就有高山呢?
 
  「水勢劣火,結為高山。」水火相互作用時,假設火的勢力強大(我們前面講過,火的勢力是上升的),所以水火在作用當中,假設火的力量大,這個時候就把陸地抽拔為高山了,因為火是一種上升的力量。你看山中的石頭,你用鐵器去敲擊的時候就出現火焰,你用火去燒它,這石頭就轉成水了。所以可以看得出來,地大之中是有水火之間相互的含攝。
 
  我們看樹林的產生。
 
  「土勢劣水,抽為草木。」假設水的勢力強,而土的勢力弱,這個時候土就隨著水的勢力而成為一種濕潤的力量,這個濕潤就抽拔、去滋養草木的產生。所以我們看這一切的樹林,遇到火燒就成了灰土,遇到了扭絞就變成了水分。
 
  這個地方就說明,整個地水火風四大,基本上都是互含互攝的,交互作用的,而產生了器世間的生起。
 
572】水地山林的生起是一個什麼樣的力量讓它相續?
 
  我們看最後一段的總結。
 
  這樣的生起,又是一個什麼樣的力量讓它相續下去呢?
 
(經文)交妄發生,遞相為種,以是因緣世界相續。
 
  前面我們講一念的妄動,基本上還是阿賴耶識的一個依他起性。依他起性就是說,它變現出水地山林的一個器世間。那麼是什麼力量讓這個器世間一而再、再而三地在我們的清淨本性當中出現,乃至於相續呢?這以下講出一個重點,說是「交妄發生,遞相為種」。這個「交」指的是四大的交互作用而產生了水、地、山、林這四種的器世間出來;這「妄」指的是我們第六意識一種妄心的執取。我們這個明了的心與外境接觸的時候,產生了一種愛取的力量;愛取的力量就會產生一種造業。你看這個樹很喜歡,或者是你看到這個東西很討厭,就會有很多種種的造作,就有業力。業力的力量就使令「遞相為種」。「遞相為種」就是說,外境去牽動我們的內心,我們內心當中對外境又產生了一種執取,又創造了另外一個外境。因為這樣的一種輾轉的力量的因緣,使令整個有情的器世間就因為這個業力的因素,就成、住、壞、空,終而復始,相續下去。
 
  我們簡單地把這一段的觀念做一個說明。就是說,剛開始這個世間上是沒有這些環境的,沒有山河,沒有大地。那麼怎麼就有呢?就是我們無量劫當中的一念的迷情的妄動,就把這個世界創造出來。創造出來以後,為什麼這個世界會在我們生命當中不斷出現呢?你看有些人他經常出生就生長在海邊,有些人就經常出生在高山,有些人就經常出生在都市。為什麼某一種的環境在某些人心中會不斷出現呢?這個地方講到「交妄發生,遞相為種」,就是我們對它產生了愛取的力量,所以這個環境會在我們心中不斷地產生出來。
 
573】為什麼真正傷害我們的不是外境?
 
  我想,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處所跟內心的互動。環境我們是改變不了,但是你內心的感受跟想法,是你可以決定的。所以我們常說:「心境決定處境。」我們這一念心跟外境接觸的時候,第一剎那是一種直覺的感受,這個時間很短暫的。大概在十秒鍾左右,我們才產生一種想像,名言的分別,這個時候我們內心當中就會被外境牽動了。
 
  其實,這個外境對我們的影響主要是經過我們的想像而產生的。比方說,我們常舉一個例子。說你看到半杯的柳橙汁,我不知道諸位會怎麼想。有些人會說,哎唷,真是感恩哪,還有半杯柳橙汁存在!這種人大部分是作正面思考的,他的生命當中充滿了快樂。有些人說,唉呀,糟糕了,剩下半杯而已!他看到的是空的這一部分,所以他作負面的思考,這個環境對他產生一定的傷害。
 
  所以,其實外境在傷害我們的時候大概只有十秒鍾而已。就是我們的直覺跟外境接觸的時候最早的那個十秒鍾,是真正外境在傷害我們。但是當我們開始想像力生起的時候,是我們的想像力在傷害我們,我們產生很多的名言分別。這個時候外境就產生了兩種方向:第一個是正面的力量,第二個是負面的力量。而這個力量是我們自己可以決定的,古人說是「境無好丑,損益在人」。一個珍寶,你拿得不好,你會被它割傷;但是你好好拿,你可以欣賞它的美妙的光彩。它對你產生傷害,還是對你產生一定的加分,其實是我們心態、我們的想像決定出來的。
 
  這個地方是講到外境生起的因緣。
 
574】正報身心世界的虛妄相是怎麼來的?
 
  子二、明眾生相續
 
┌(迷真起妄)復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

├(能所對立)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
│      見不超色。

├(心境分隔)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
│      同業相纏,合離成化。

│      ┌(詳示胎生)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
│      │     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
├(四生成就)┤     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
│      │     蒲曇等。
│      │
│      └(略示四生)胎卵濕化,隨其所應:卵惟想生,胎
│             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

└(輾轉相續)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沉,以是因
       緣,衆生相續。
 
  我們再看第二段的「明眾生相續」。
 
  這個「眾生」指的是我們五陰的正報的身心世界,它的一個生起跟相續的因緣。這個地方有五大段。我們先看第一段,「迷真起妄」。
 
(經文)復次富樓那!明妄非他,覺明為咎。
 
  佛陀再一次告訴富樓那尊者說,說這個「明妄」(這個明妄的意思,這個「明」當動詞),就是我們一念的無明的妄動,而生起了種種的虛妄的相狀。而這樣的虛妄相狀的生起,並沒有其他的原因,主要的是以「覺明」來當作它的過咎。也就是說,在我們清淨覺性的妙明心中,突然間想要有所發明。而這種有所發明的心就是無明的妄動,也就是一切虛妄相生起的一個主要過咎。
 
  這個地方等於是說明,這虛妄相是怎麼來的呢?就是清淨心當中一念的妄動而有的。真本無妄,因迷故有。這個觀念我們前面講過了。
 
575】為什麼我們聽聞的功能不能超越音聲,見的功能不能超越色塵?
 
  我們看第二段的能所的對立。
 
(經文)所妄既立,明理不踰,以是因緣,聽不出聲,見不超色。
 
  一念的妄動是很微細的。這個地方講到,一念妄動以後產生了一種「三細」,也就是產生了阿賴耶識。我們看。
 
  「所妄既立」,既然有一念的妄動,就有所明的「無明業相」的生起,所以,「所妄既立」就指的這個無明業相的生起,就是三細的第一個。
 
  「明理不踰」,這個「理」者,體也,就是無明業相之體。那麼既然有無明業相,當然就有能見的相狀生起。能見的見分去發明這個無明業相的時候,六根去攀緣六境,這個時候我們就產生了一定的限制。六根去攀緣六塵的時候,整個活動範圍就不能超越阿賴耶識,不能超過無明業識。也就是在一念無明妄動的因緣當中產生了三細,使令我們聽聞的功能不能超越音聲,見的功能不能超越色塵。
 
  到這個地方,其實都是一念妄動產生一個阿賴耶識的三細。這個地方都還沒有產生業力,因為第六意識的愛取還沒有活動,只是一個依他起性。下一段就產生了業力的力量。我們看下一段。
 
(經文)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同業相纏,合離成化。
 
  「色香味觸,六妄成就,由是分開,見覺聞知」,其實把前面的觀念再重複一次。就是有色聲香味觸法六種妄塵的成就,就使令我們這一念清淨的心性,這個精明之體,分成了見聞嗅嘗覺知。在眼睛叫見,在耳朵叫聞,就產生了六根作用。本來是一念心性,「元依一精明」,因為外境的牽動而「分成六和合」,產生六根的的作用。這一段等於是把前面的阿賴耶識的依他起,六根、六塵、六識的生起做一個說明。
 
576】為什麼會有胎卵濕化四種不同眾生的生起?
 
  「同業相纏,合離成化。」這個地方就產生了業力的問題了,就是第六意識的愛取力量生起了。也就是我們說的「境界為緣長六粗」。
 
  「同業相纏」六根去攀緣六塵,這個時候就產生六種識;這六種識就產生一種愛取的心而生起造業。而造業的時候就產生了一種「合離成化」,就有了所謂的胎、卵、濕、化四種眾生的生起。
 
  「同業相纏」指的是胎生跟卵生,因為胎卵二生都必須要跟父母有共同的業力而招感的。我們要胎生、要卵生,一定要有一個父母,有父母的因緣才能夠生起。你必須跟這個父母有某種的共業,因為你起碼要有二十歲乃至於三十歲的時間跟父母住在一起,所以有一定的共業。濕生跟化生,因為牠生起的時候不必假借父母,所以牠跟父母就沒有所謂共業。
 
  濕生為什麼叫「合」呢?因為牠合濕而成形。你看有的動物是在水溝自然生起來的,只要有水牠就可以生起來,牠是因為「合濕」而成就牠的身形。有的是化生。什麼叫化生呢?離舊而成化,牠離開舊有的體而成化。比方說蝴蝶。蝴蝶本來是毛毛蟲,牠是化生,牠從毛毛蟲化生成蝴蝶,牠離開舊有的形體變化而成。
 
  這個地方就講到四生,因為他心中愛取的不同,就形成不同的正報受生的相貌。這裡等於是一個簡單的總說,下一段就詳細說明了。
 
577】胎生是什麼因緣而投胎?
 
  看「四生成就」。先看「詳示胎生」。
 
(經文)見明色發,明見想成,異見成憎,同想成愛,流愛為種,納想為胎。交遘發生,吸引同業,故有因緣生羯羅藍、遏蒱曇等。
 
  因為我們人道都是胎生,所以佛陀在講四生的時候把胎生講得詳細一點。
 
  說是「見明色發」。這個「明」,是說我們眾生在中陰身的時候,本來是一片黑暗,跟你有共業的父母親在交遘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一道光明的色相。這是「見明色發」,就是中陰身見到了一種光明相狀。
 
  光明相狀生起以後會產生什麼事情呢?「明見想成。」中陰身看到這個光明相狀的時候,會產生一個情愛之心。那麼情愛心是怎麼生起呢?這個情愛是什麼相貌呢?這以下說明。
 
  「異見成憎,同想成愛。」這個「異」指的是同性。比如說你這個中陰身要投胎做男眾的時候,你看到父親,叫做異;如果你要投胎做女眾,你看到母親,也叫做異。這個「異」就是同性叫異。同性的見到同性的時候,內心產生一種嫉妒瞋恨。反過來,異性相見,要投胎做女兒的看到父親,或者要投胎做兒子看到母親的,就產生內心的一種愛著。看到父親、看到母親的心態,有所不同。
 
  「流愛為種,納想為胎。」因為這種愛著心在心中不斷地流動,來當作一種受生的因種,然後再假借臨命終的時候一念的情想為助緣,就入胎了。這個就是我們整個入胎的過程。
 
  但另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增上緣,就是「交遘發生,吸引同業」。你的投胎,除了心中的愛取煩惱以外,還要有父母交遘的因緣發生,才能夠吸引跟自己共同業力的中陰身來投胎的。
 
  所以說,因為有這樣的一種因緣的作用,包括我們心中的愛取,包括父母的交遘,就有了「羯羅藍」。羯羅藍就是我們投胎的第一個七的時候,翻成中文叫做凝滑,凝固的凝,滑是圓滑的滑,就是我們最早投進去的父精母血,叫羯羅藍。第二七叫做「遏蒱曇」。這個遏蒱曇叫做水疱,它在母親的胎當中吸收養分,慢慢長大變成水疱。總共有七七,最後六根成就,長成人形。這是整個以人道的胎生來做一個解釋。
 
578】為什麼有胎卵濕化四生?
 
  這以下廣泛地說明整個四生的生起的因緣。
 
(經文)胎卵濕化,隨其所應:卵唯想生,胎因情有,濕以合感,化以離應。
 
  事實上,整個六道眾生當中,包括了胎、卵、濕、化四種受生的因緣,隨其情想合離的不同而互相地感應。比方說,卵生的眾生,主要是因為牠受生的時候有一個很愚癡的妄想。卵生的大部分都是動物,畜生道,就是牠心中有愚癡的妄想。胎生的,大部分都是有一定的男女的情感。濕生的,牠是聞其水中的香氣而產生一定的感應。化生的,是因為內心一念的喜新厭舊而產生了彼此的附合。也就是所謂的情、想、合、離,創造了胎、卵、濕、化四種的受生。
 
579】主導六道輪迴的親因緣、增上緣是什麼?
 
  我們看總結。
 
(經文)情想合離,更相變易,所有受業,逐其飛沉,以是因緣,眾生相續。
 
  這個地方就把為什麼有些人會做人、有些人會做畜生、有些人做鬼道的主要的因緣講出來。
 
  這因緣當中,主要的親因緣我們要看第二段。
 
  「所有受業,逐其飛沉。」我們在六道輪迴當中的親因緣,就是我們心中善惡的業力,這是主要的因緣。善業強的就飄生為三善道,惡業強的就墮落到三惡道去。隨其善惡的業力,有些是飄生,有些是下沉。所以說,眾生的五陰身心,他的一個主導性,其實源於我們的業力。那麼他的助緣呢?是臨終的時候那一念的情、想、合、離——那一念的情感、那一念的想像、那一念的合濕、離化的心情在心中的變化。看哪一個力量強,就產生不同的受生的力量。
 
  我們的受生,這個地方業力是主導性,但是增上緣還是心中的愛取煩惱。其實情、想、合、離,這是約臨終來說;就平常來說,就是心中的愛取煩惱。你看在有些大乘的方便教法當中講到菩薩的留惑潤生,它說菩薩對這個煩惱應該全部地斷除,但是這個菩薩有大悲心啊,他不能離開眾生,他必須在人道裡面繼續地廣度眾生、積集資糧。那怎麼辦呢?他把煩惱斷了怎麼辦呢?菩薩要保留一定的情感。你要跟眾生保持一定的情感,否則你沒辦法受生。你跟眾生完全沒有感覺,那你就沒辦法來三界了,必須要有一定的情感,情、想、合、離嘛。
 
  我們看《高僧傳》有這種例子。你看很多高僧他不求生淨土,特別是禪宗的,修行得非常好,很有德行,他的信徒給他很多的供養,彼此間師徒有很深的感情。後來,來生呢,他就投生到信徒家中,做他的兒子、做他的孫子去了。這就是一種互相的感應,因為彼此間有一份的情感。這個就是,我們受生,除了你的業力以外,你跟父母親的那一份的情感也是一個重要的助緣。
 
580】三界輪迴的三大業因(一)——欲貪
 
  子三、明業果相續
 
       ┌(欲貪)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
       │    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
       │
┌(業果之因)┼(殺貪)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胎卵濕化,
│      │    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為本。
│      │
│      └(盜貪)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
│           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噉,惡業
│           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

└(輾轉相續)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
       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
       在纏縛。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我們看第三段,明業果相續。
 
  其實眾生跟世界會相續,主要的是因為有業力的相續,才有這個所謂的果報的相續。業果相續,這個業指的是我們善惡的業力,果報指的是我們前面說的世界、眾生,這依正二報。也就是說,世界跟眾生固然是由一念的妄動而生起,但是它要相續,必須要靠業力的支持。第六意識要有種種的造業才可以相續的。
 
  這個地方有兩段。我們看業果之因。先看業因,再看它的相續。
 
  那在三界受生的業因有三種:欲貪、殺貪、盜貪。先看欲貪。
 
(經文)富樓那!想愛同結,愛不能離,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是等則以欲貪為本。
 
  我們會在三界不斷地相續,一個主要的心態,就是男女的欲望。佛陀就稱呼了一聲富樓那,說,「想愛同結」。這個「想」就是我們跟外境接觸的時候產生一種的情想。這個情想就轉成一種男女的貪愛。這種情想跟貪愛彼此互相的吸引,時間久了以後就產生一定的堅固的力量,叫做「結」。這種堅固的力量,到最後是「愛不能離」,彼此不能分開。所以我們說,情愛就好像枷鎖,牢牢把兩個人給綁住了,沒辦法分開了。也就是因為這種情想跟彼此的貪愛,所以這個世間上父母生兒子,兒子生孫子,使令世世代代彼此相續而不斷絕。這樣的一個相續的力量,主要是一種貪愛男女的欲望為根本。
 
  有一個禪師,他在參學的時候,經過一個結婚的喜宴,他講了四句話。其中第一句話他說:「孫子娶祖母。」為什么孫子娶祖母呢?因為這個祖母在世的時候特別喜歡這個孫子,感情很深,每天都逗著他玩。日久生情,情久生愛,結果這個祖母死掉以後,她前生有這樣的一種所謂的「想愛同結,愛不能離」的力量,看到彼此間就感應力量特別強,所以兩個就結婚了。
 
  在美國也做了實驗。發現家庭的組合有一種冥冥的力量。比方說你看兩個兄妹,從小的時候另外一個被人家領養了,那麼時間久了以後,突然間見面的時候——他們本來沒有見過面的,兄妹從小就分開的,但是他同為一家人的時候,他感覺就特別的親切,一種莫名的親切。所以,身為一家人,他有一定的情感,有一定過去的愛的力量。這個就是一種所謂的父母子孫彼此相生而不斷絕的力量:欲貪。這是一種力量。
 
581】三界輪迴的三大業因(二)——殺貪
 
  我們再看第二種,殺貪的力量。
 
(經文)貪愛同滋,貪不能止,則諸世間卵化濕胎,隨力強弱,遞相吞食,是等則以殺貪為本。
 
  這個殺就是斷有情的生命。殺生也會構成我們來三界的力量,因為你殺人家的命,欠人家命債,來生得要去還的。
 
  「貪愛同滋,貪不能止。」這個殺生的因素是怎麼來的呢?因為我們在世間有一個色身,我們習慣性會愛著我們的色身。我們有一種共同的希望,想要來滋養我們的色身,使令我們色身變得健康、美貌。而這種貪愛色身的心是很難克制的、很難調伏的。也因為這樣的緣故,在世間當中,卵、化、濕、胎四種眾生,就隨著個人的勢力的強弱,彼此間可以說是弱肉強食,互相地吞啖,就造成了一種殺生的力量,也造成了一種輪迴的力量。六道輪迴,除了貪欲以外,這個殺生也是一種力量。
 
582】三界輪迴的三大業因(三)——盜貪
 
  看第三個,盜貪。這個盜就是不與而取他物。
 
(經文)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人死為羊,如是乃至十生之類,死死生生,互來相啖,惡業俱生,窮未來際,是等則以盜貪為本。
 
  「以人食羊」,就是以人道食羊來做一個例子。我們說明一下。古代的印度在吃的時候,都是吃羊肉、牛肉為多,羊肉特別多,所以佛陀就以人來食羊做例子。
 
  什麼叫盜呢?「羊死為人,人死為羊。」說你平常經常吃羊,但是身為一個羊,牠也不是很喜歡被人家吃的,所以你把牠殺死的時候,牠內心基本上有瞋心,而想要去報仇。只是牠力量不夠,但是牠報仇的心是存在的,所以,牠臨終的時候結下一個很強烈的要報仇的惡心。
 
  而這種惡心,我們知道諸法因緣生。那麼什麼叫因緣呢?就是彼此內心的動作,你心一動就是一種因緣。所以,「羊死為人」,等到牠羊的業報盡的時候,牠那個報仇的心跟牠的善業的力量結合,這個時候牠變成人。而吃羊的這個人把福報享盡的時候變成了羊。所以彼此間就互相地來吞啖。說是「如是乃至十生之類」,不但是人跟羊的互動,這「十生」可以說是死死生生,彼此之間殺害對方的生命來啖其肉。古人說,你今生吃牠八兩,你來生要還牠半斤,跑不掉的。
 
  所以,這種互相啖食的惡業是俱生的,「假使百千劫,所造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是如影隨行的,而且是「窮未來際」的。這個就是以盜貪為本,盜取他人的生命,來當作這個輪迴的根本。
 
  在整個業因當中,佛陀把它會歸成主要三個:欲貪、殺貪跟盜貪,這個是我們會不斷在三界輪迴的三大因素。
 
583】整個業果相續,以哪三種業力為根本?
 
  我們看總結。是什麼樣的力量讓整個輪迴會相續呢?
 
(經文)汝負我命,我還汝債,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汝愛我心,我憐汝色,以是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纏縛。唯殺盜婬三為根本,以是因緣業果相續。
 
  其實這個殺盜婬,佛陀在總結的時候,他偏重在殺生跟婬欲這兩個。先看殺生。
 
  「汝負我命,我還汝債。」其實這個地方是有四句,四句有兩種因素:第一個是命債,第二個是肉債。比方說,我們講命債有兩種。「負」者,欠也。你今生欠我的命,「汝負我命」,你來生就「汝還我命」。如果是「我負汝命」,那麼來生就是「我還汝命」。這個就是命債。第二個就是肉債,也是一樣。你欠我的肉債,來生你就還我肉債;我欠你肉債,來生我就還你的肉債。總而言之,欠命債就還命債,欠肉債就還肉債。因為這兩種的命債、肉債的因緣,「經百千劫,常在生死。」這個跟殺生有關係。
 
  第二個跟婬欲有關係。婬欲的生起有兩種:一種是「愛」,愛他的心;第二個愛他的色。說「汝愛我心,我愛汝心」,這是一種情感的作用。「我憐汝色,汝憐我色」,這是一種欲望。我們講日久生情,情久生欲。在整個男女結合當中,就是一種情感跟欲望的結合。因為這樣的緣故,也「經百千劫」,常在三界的輪迴當中。
 
  總結。整個生死的業力,就是殺、盜、婬三種業力為根本。因為這樣的因素,使令整個業果相續。也就是說,因為有殺、盜、婬三種業力,就使令前面的眾生、世界兩種果報不斷地一次一次地出現。眾生跟世界是靠業力來支持的。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消除宿現業 增長諸佛慧
圓成勝善根 所有刀兵劫 病苦饑饉等 悉皆盡滅除
讀誦受持人 輾轉流通者 現眷咸安樂 先亡獲超昇
風雨常調順 人民悉康寧 法界諸含識 皆共成佛道
 
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淨土教觀學苑 版權所有
歡迎各方免費流通,若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請勿用於商業盈利。
Copyright © masterchingch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網址:http://www.masterchingche.org/
信箱:info@masterchingche.or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淨土教觀學苑
Facebookhttps://m.facebook.com/www.masterchingche.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