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大佛頂首楞嚴經卷6。二十五聖自說圓通,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明十四無畏,明四不思議無作妙德。經曰:
別明三毒無畏。經文:
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眾生,遠離貪欲。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琉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癡暗。
別明二求無畏。經文:
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祕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
結明持名無畏。經文: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數,修法垂範,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世尊!我一名號,與彼眾多名號無異,由我修習,得真圓通。
結明福備眾生。經文:
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眾生。
明四不思議無作妙德﹕總明大用所起。經文:
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第77《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六》講記
目錄
【944】整個觀音法門它的重點是什麼?應該怎麼做到呢?
【945】十四無畏——遠離貪欲,修習觀音法門產生的第一個效果。
【946】十四無畏——離諸瞋恚,修習觀音法門產生的第二個效果。
【947】十四無畏——永離癡暗,修習觀音法門產生的第三個效果。
【948】為什麼去憶念觀世音菩薩,你的貪瞋癡會淡薄?
【949】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夠廣結善緣?
【950】為什麼憶念觀世音菩薩能夠求男得男?
【951】為什麼憶念觀世音菩薩,能夠求女得女?
【952】佛菩薩的功德為什麼能夠給我們受用?蕅益大師如何更深解釋這個
求男求女?
【953】為什麼受持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跟受持六十二恆河沙法王子名號的功
德沒有差別?
【954】菩薩攝受眾生為什麼會有差別相?
【955】菩薩對眾生的加被力,為什麼這個名號跟咒語是非常重要?
【956】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能夠生起這四種不思議無作妙德?
【944】整個觀音法門它的重點是什麼?應該怎麼做到呢?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一百六十九頁。寅三,別明三毒無畏。
這一科是講到,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以後,生起廣大的利他的妙用。這個耳根法門,在我們娑婆世界,我們一般的說法叫做觀音法門。這個法門在目前的修行當中可以說是最受歡迎的,因為它特別地契合我們娑婆世界的根機。
這樣的一個修學,蕅益大師用四個字來做一個總持。就是說,整個觀音法門的重點是什麼呢?簡單地說就是「慈悲感應」這四個字。這個慈就是與樂,它可以給我們種種的身心上的安樂;這個悲是拔苦,拔除我們身心的痛苦。所以,整個修學的過程所追求的,就是在我們的生命當中產生拔苦與樂的效果。
這應該怎麼做到呢?就是要透過感應的力量。這個感應力量的產生,在蕅益大師的注解當中,是分成了事修跟理觀兩種的差別。我們剛開始是透過事修,就是身口意三業的加行,包括我們對觀世音菩薩身業的禮拜、口業的稱念,乃至於意業的皈依、觀想,以這種身口意的相應,我們去感應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力。所以,這個地方的事修,所感應的是一種外在的佛力,外在的佛力的加被。
理觀就不是這個意思了。理觀就是,我們在稱念觀世音菩薩的時候,內心當中不只是一種皈依的心而已,要生起一種觀照力。我們要迴光返照,能聞是誰?當我們聽到觀世音菩薩音聲的時候,我們要觀想說,是誰在聽這個音聲?我們的心就停留在這個「聞」。蕅益大師說「但聞而已」,外不隨聲塵所轉,內不隨耳識所擾。這個時候,在聽聞的過程當中保持不迷不取不動,我們說是迴光返照,正念真如。
真如本性是無所不在的,蕅益大師說全妄即真。其實真在哪裡呢?真實的心性就在妄相當中。但是因為我們平常心就是一念的妄動,結果被妄相所轉。所以,要把真實的心性找到,就是你不要亂動。我想這個妄想最怕的就是你不動,你一不動,它就怕你了,因為它是虛妄相。虛妄相,你要是對它不執取、不亂動,它就消失掉。所以,《楞嚴經》是破妄顯真,不是說去對治什麼,不是。它基本上認為,真實的心性就在虛妄的相中,你只要不隨妄轉,心性就開顯出來。所以,理觀這一部分的感應道交,是感應我們內在的自性的慈悲心,我們稱性本具的慈悲的功德。
所以說,事修所破除的是事障,使令我們成就一時的安樂;理觀所破除的是理障,使令我們成就究竟圓滿的解脫。所以,其實在《楞嚴經》的二十五圓通,看本經的經文,釋迦牟尼佛是把這個觀音法門當重點一樣,不管是它的因跟果,是比較完整地開顯,他是把這個當作本經的修學重點。
【945】十四無畏——遠離貪欲,修習觀音法門產生的第一個效果
寅三、別明三毒無畏
這一段等於是說明十四種無所畏的功德,其中的三種就是遠離三毒,貪、瞋、癡的三毒,使令我們內心面對三毒的時候能夠無所怖畏。這個是修習觀音法門產生的效果。
(經文)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婬眾生,遠離貪欲。
這以下的經文,在古德的注解當中,都是分成自行跟化他這兩段來說明。在自行這一部分,又分成了體性跟作用。
「熏聞離塵」,這是自行這一部分的體性。熏聞,就是我們依止反聞照性的功夫,能夠成就離塵,脫離這一切色塵的繫縛。也就是說,熏聞是一種因地的修學,離塵是一個果地上的功德。「熏聞離塵」,就是指我們在修觀音法門當中所證得的理性,能夠脫離這一切的六塵障礙,發明我們一念的清淨本性。這是講到我們在自修方面所證得的理性。
那麼它有什麼妙用呢?「色所不劫。」這個色指的是一切六塵的境界。當我們功夫成就以後,六塵就不再劫奪我們心中的功德,這是色所不劫。
這個包括體,包括用,都是一種自行的功德。這以下我們看化他的功德。
觀世音菩薩有這樣的自行功德,它有什麼作用呢?「能令一切多婬眾生,遠離貪欲。」所以它能夠使令我們這種多婬的眾生遠離貪欲。這個「多婬」,蕅益大師的意思,不是指男女的這一部分而已,是包括對一切六塵的貪愛都叫做婬。一切貪愛,當然都是以攀緣心為本。我們既然不隨外在的六塵所轉,開始反聞聞自性的時候,當然這一切的貪愛的煩惱自然消失掉。這是觀音法門產生的第一個內心的功德。
【946】十四無畏——離諸瞋恚,修習觀音法門產生的第二個效果
(經文)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
這一部分也是分成自行跟化他。自行方面也是分成體跟用。
先看體。「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純音無塵就是說,當我們內心脫離了根塵的執取,安住在這種圓音的妙性的時候,六根對六塵就沒有所謂能所的障礙,就圓融無礙,沒有能所的障礙。那麼這樣一種能所雙亡、離諸對待的理性有什麼作用呢?「無對所對。」我們的六根生起了別的時候,已經沒有所謂的能對跟所對,能對的六根、所對的六塵唯是一心。
那麼這樣的自利功德有什麼作用呢?
「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瞋恚,主要的根源是一種人我的對立,我相人相的對立。所以,當我們一個世界上很強調個人主義的時候,那我們的瞋心就開始活動。你看我們小時候,整個社會是強調團體主義,個人的意識沒那麼強烈,那個時候的人瞋心比較薄弱。瞋恚是以對立來當它的根源的。
【947】十四無畏——永離癡暗,修習觀音法門產生的第三個效果。
(經文)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瑠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癡暗。
這一部分自行功德的體是「銷塵旋明」。就是我們透過耳根圓通的事修跟理觀,來消除我們所緣的妄塵,恢復我們本性智慧的光明。這樣的一個理性,這種光明的理性,有什麼作用呢?能夠使令我們的「法界」(這是外在的依報),「身心」(是內在的正報),我們依正二報就像瑠璃的珠寶一樣,能夠內外明澈,了了分明而無所障礙。
這一段是講到觀音法門所成就的自行的功德。這以下說明利他。
因為這樣的光明智慧,使令昏迷闇鈍的這種性障(性障就是障礙我們自性的,以闇鈍為障),這種性障,這種阿顛迦(阿顛迦就是沒有善心,內心邪知邪見,撥無因果,他很難生起善心,叫阿顛迦),能夠遠離心中的愚癡跟闇鈍。因為你修觀音法門,你內心有光明,有光明你當然就不會有黑暗。
【948】為什麼去憶念觀世音菩薩,你的貪瞋癡會淡薄?
這一段的息滅貪瞋癡,蕅益大師的意思,叫「自行功成,化他有本」。就是說,我們今天去憶念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貪瞋癡會淡薄?因為觀世音菩薩在因地的時候,在這一部分有這一部分的功德,所以,你跟他的功德一接觸,他會對你有一種啟發的作用。
比方說,我們今天憶念關公,你一想到關公的時候就會產生一種忠義參天的功德,對不對?比方說我們憶念張飛,我們就產生勇猛堅定的功德。比方說我們今天去憶念懺公師父,我們內心當中就會產生一種智慧善巧的功德。我們去憶念海公長老,我們就產生慈悲厚道的功德。一個菩薩在因地當中有這樣的功德,使令眾生跟他接觸的時候,對這個眾生來說會有啟發的作用。這就是說,你在自行功成的時候,化他就有根本。
【949】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夠廣結善緣?
我們過去曾經問懺公師父一個問題,說我們要怎麼樣才能夠廣結善緣?菩薩要廣結善緣,你看很多的菩薩,他的人緣很好。懺公師父回答得很妙,懺公師父說,要廣結善緣,在佛堂裡面好好地拜佛念佛,就是廣結善緣。當然我們那個時候聽得不是很懂。但是慢慢地……哦,因為你內心當中好好地用功憶佛念佛,你開顯你自性的功德,「自行功成,化他有本」,你未來的利他,就是從這個時候,在做一個積集資糧的準備。他這個意思就是說,廣結善緣不是向外追求,你內心當中煩惱淡薄了,你很自然地發起廣大的願望,你就能夠跟眾生結緣。
我們看菩薩利益眾生,你看他前面的半段一定是他自修的功德,所以才有後面的結果。所以,這段經文的解讀就是說,蕅益大師告訴我們怎麼解讀呢?就是自行功成,所以化他有本。菩薩所有對眾生的加持力,就是在因地的時候他有這一部分的功德,所以對眾生產生這樣的一種連帶的啟發的作用。
【950】為什麼憶念觀世音菩薩能夠求男得男?
寅四、別明二求無畏
這個也是十四無所畏中兩種的無所畏。「二求」是指的眾生要祈求男子或者祈求女子,對生命有這兩種的祈求。你憶念觀世音菩薩,菩薩能夠滿你的願,而使令你在這兩個部分能夠無所畏懼。
(經文)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徧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
我們理解這一段經文,也是這個道理,「自行功成,化他有本」。
先看看,觀世音菩薩憑什麼能夠使令我們生起這個福德智慧之男,他因地是怎麼修行的。
「融形復聞,不動道場」,這個是講他因地所證的理性。「融形」,就是菩薩在因地的時候是念念消融四大之形。我們講他是遠離塵境,背塵。「復聞」等於是合覺。他不但是遠離四大之形,他也不是安住在偏空,他能夠念念恢復我們本具的聞性,念念開顯本具的聞性,所以使令他內心安住在這種不生不滅的理性。這個「不動」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這個就是他在因地所證的理性,是一種背塵合覺,而且是一種不迷不取不動的理性。
那麼,這樣的理性有什麼好處呢?「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菩薩以大悲的願力到十方世界去隨類化身的時候,他不壞世間的假相。這一點是很重要的,菩薩從空出假的時候是不壞假相。不壞假相有什麼樣的妙用呢?第一個妙用,他能夠普遍在十方的佛土當中供養微塵數的諸佛,來修習福德資糧,他能夠供佛。佛陀在那個地方說法,菩薩現身,用無量的珍寶來供養佛陀,積集廣大的福德資糧。這是第一種妙用。第二個,「各各佛邊為法王子」。他能夠示現作佛的大弟子,來輔助佛陀弘揚佛法,來修學智慧。前面一段是修學福德,這一段是修學智慧。
這一部分講到自行功成。菩薩因為安住在不生不滅的理性,所以在廣大的世間當中修習福德、智慧兩種資糧,以這個來作自行的根本。
他有這樣的根本,有什麼好處呢?法界當中的無子眾生,心中祈求能夠生一個男孩子,他就憶念觀世音菩薩,禮拜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因地有這樣的殊勝的功德,所以他就能夠產生加持力,使令這個祈求的眾生誕生福德智慧的男子出來。
這個我們就叫感應道交。你菩薩要能夠保證對眾生有加持力,你就要先成就這個功德,然後把這個功德放在名號當中。那麼眾生跟這個名號一接觸的時候,啪!感應道交,然後得到那種大慈悲的加持力。求男得男是這個意思。
【951】為什麼憶念觀世音菩薩,能夠求女得女?
(經文)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
我們要看菩薩的加持力之前,先看他自修的根本,他因地是怎麼修的。就是「六根圓通,明照無二」。菩薩在面對外在的聲音的時候,他是以反聞照性的功夫,來通達根性,所以使令六根互用。這個圓通就是他六根已經互相地無障礙地來交互作用,所以使令這個能明跟所照是無二的。能明當然指的是根,所照是塵,根塵唯是一心,所以他內心當中能夠含蘊十方世界。在面對十方世界的時候,他有兩種的功德產生:第一個,立大圓鏡,他對一切的法了了分明;雖然了了分明,又能夠安住在空如來藏,又空空蕩蕩,沒有任何的妄想。當然,我們從下文的加持力來看,他重點在空如來藏。一個人證得空性的特色就是調柔善順,他的心性調柔善順,因為他沒有我執我見。這個對於生女眾是有加持力的。
以空如來藏為自體,它有什麼妙用呢?就能夠「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秘密法門,受領無失」,所以他就能夠去承受、順從十方諸佛的這個秘密法門。秘密法門指的是一佛乘的圓頓的教法,簡單地說就是了知法界唯是一心,對於法界唯是一心的教法能夠受領無失,能夠受持、領納,心中永不忘失。到這個地方都是菩薩的自行的功德。
菩薩能夠證得空如來藏,當然就能夠非常的調柔善順,能夠領受這一切的教法。因為這樣的柔順的關係,他能夠使令法界沒有女子的眾生想要欲求女者,產生外表端正、具足福德之相、內心柔和善順之女,這種有德行的、使令眾人愛敬的,一方面是有相,一方面有柔順之德之女。
【952】佛菩薩的功德為什麼能夠給我們受用?蕅益大師如何更深解釋這個求男求女?
這個地方經文的解讀跟前面是一樣,也是「自行功成,化他有本」。這個地方當然比較偏重在求男得男,求女得女。
你看蕅益大師的傳記,蕅益大師說他父母親在三十歲的時候都沒有生小孩,當然古時候社會是很嚴重的,沒有傳宗接代。那麼他父親怎麼辦呢?他父親持大悲咒。持大悲咒以後,他父親做一個夢,夢到觀世音菩薩現出白衣的身相,送給他一個兒子。沒多久,他母親就生出蕅益大師。所以蕅益大師在持大悲咒的發願文裡面說,「我本仰承咒力生」。他說,我的出生,就是大悲咒的功德把我創造出來,我本仰承咒力生。
大悲咒為什麼能夠創造這種功德呢?因為觀世音菩薩的內心有這種求男求女的功德力,能把這個功德力咒願在這個咒當中,這部分我們待會會講到。有這個咒的加持力,我們去憶念咒語的時候,即眾生心投大覺海,就把這個功德開顯出來。
佛菩薩的功德為什麼能夠給我們受用?這個觀念我們講一下。佛菩薩的功德有兩部分:第一部分是他的智慧的善根,包括他的菩提心,包括他的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這種善根,他的無貪、無瞋、無癡種種善根。善根這一部分完全是佛菩薩自受用的,他不能送給我們,智慧的善根是不能夠互相授受的。但是菩薩的福德資糧,他那個善業力,他能夠讓你求男得男,求女得女,他能夠以無量的珍寶,福德這一部分是可以互相授受,是這個意思。所以菩薩能夠讓眾生所求如願,這個跟他因地是有關係的。
這個地方,蕅益大師的解釋又更深層。蕅益大師說,這個求男求女,有事有理。從事相來說,我們一般說是果報的男女;但是從理上來說,是法門中的男女。什麼叫法門中的男女?就是權實二智、定慧二門。就是你向觀世音菩薩求智慧——權智就是成辦種種的事業,這叫男;實智就是一種順從義理,叫做女。禪定是一種比較寂靜的,它也是屬於女眾;智慧是比較屬於波動性的,是屬於男眾。他說,從理觀來說,我們修耳根圓通,念念開顯自性的功德,也能夠開顯權實二智、定慧二門,兩種法門中的男女。也可以這樣理解的。
【953】為什麼受持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跟受持六十二恆河沙法王子名號的功德沒有差別?
寅五、結明持名無畏
這個地方等於是把前面的十四無所畏以受持觀世音菩薩的名號來做一個總結。
(經文)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修法垂范,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
最後一個無所畏就是說,在娑婆世界——這個「三千大千世界」(當然這個地方指的是釋迦牟尼佛所教化的這個世界),這當中有一百億個日月,當然這個地方也包括一百億個須彌山,也包括一百億個四大部洲。這當中居住在這個世間上的有很多很多的等覺菩薩法王子。有多少呢?有六十二個恆河沙數,有這麼多的法王子。那麼這麼多的法王子,是遍布在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他們各有各不同的修法。修法指的是他自行的功德。垂范是化他,他有他各式各樣的垂示模範於世界的教化眾生的善巧,各有各的不同。他們在隨順眾生的根機,在產生善巧方便智慧是各各不同的。這個地方是先列出六十二恆河沙數的法王子這種自行化他的功德來加以說明。
(經文)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徧法界。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世尊!我一名號,與彼眾多名號無異,由我修習得真圓通。
前面是列出娑婆世界裡面的所有的法王子,有六十二恆河沙數這麼多,這以下把菩薩的名號做一個比況。說我這個觀世音菩薩,由於因地的時候證得圓通本根,依止耳根而證得圓通常這種圓通的本根,所以我啟發出我內心當中耳門的聞性。就使令我的身心世界有什麼樣的功德呢?在內心當中能夠「微妙含容」,我相應於無量眾生內心的祈求,能夠恆順眾生的根機跟他的希望。這個指的是菩薩內心的狀態。
那麼菩薩的色身能夠「周徧法界」,能夠相應十方世界,隨類現身,有這樣的一種身心的妙用。因此我能夠使令這麼多的眾生來受持我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跟另外一個眾生總共受持了六十二恆河沙的諸法王子的名號是完全相同。就是說,有一個人一天只受持觀世音菩薩的聖號,有一個人是受持了六十二恆河沙法王子的名號,這兩個人在福德這一部分是完全相同。這意思當然就是說,我一個觀世音菩薩的名號跟整個眾多的名號的功德加起來,是沒有差別的。為什麼呢?因為我修習了真實的圓通的緣故。
【954】菩薩攝受眾生為什麼會有差別相?
這個地方我們要講一下菩薩攝受眾生的差別相。從蕅益大師的注解來解釋這一段,蕅祖說,菩薩的利他,從契理這一部分,一一的法都是契合如來藏妙真如性,在自受用這一部分是完全相同。你不能說阿彌陀佛比釋迦牟尼佛的功德大,不能這樣子講。真如佛性是不二的,每一尊佛所證得的法性是相同,不管他的過程怎麼樣。所以要論道理,那是看結果,道理是看結果。不管你是修唯識的,修天台的,你是拜佛的,他是修止觀的,證得的結果就是歸元是無二路的。我們一談到佛法的結果,那是沒有差別的。
但是,過程那就有差別了,就有他的契機性,因為每一個菩薩因地所發的願不同。你看有些菩薩因地的時候看到苦惱眾生,他就特別喜歡攝受那些所謂的弱勢團體、苦惱眾生,尤其是像地藏王菩薩。有的菩薩攝受比較高智慧的。菩薩所發的願不同,他所產生這個名號的加持力,它的適用度,它契機的廣度就不一樣。這個契機性有所不同。每一個名號所加被的廣度、所加被的根機,因為他因地所發的願不同,就不太一樣。
這個地方是特別約著娑婆世界來說。觀世音菩薩講這句話說,你受持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跟你受持六十二恆河沙諸法王子的聖號加起來是一樣的。這句話只適用於娑婆世界,就娑婆世界的眾生來說。因為在娑婆世界你念觀世音菩薩容易契入,你很容易契入觀世音菩薩的功德。不是說觀世音菩薩的功德會超過其他等覺菩薩,不是這個意思,是從眾生的根機、眾生的相應跟菩薩因地所發的願這一部分來說明的。這個地方等於是把前面的十四無所畏做一個總結。
【955】菩薩對眾生的加被力,為什麼這個名號跟咒語是非常重要?
丑三、結明福備眾生
這一段是總結說明觀世音菩薩在因地所修的福德是非常的完整、非常的完備,來加被眾生。
(經文)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眾生。
這以上種種的所謂的拔除眾生的痛苦,布施眾生無所畏懼,都是觀世音菩薩在因地當中所成就這種完整的福德,來使令眾生遠離一切苦難跟災難。我想這十四無所畏,當然也包括了我們講三十二應身,包括與樂,包括拔苦。
其實在這個地方,菩薩對眾生的加被力,這個名號跟咒語是非常重要,它扮演一個非常重要的橋梁的角色。這個地方我們說明一下。
名號或者咒語,在天親菩薩的《往生論》給它一個名稱,叫功德法聚。說菩薩修了很多的功德,但是功德必須要有一個東西把它保存下來。你說功德在法身當中,法身是無形相的,誰也進不去,那對眾生來說根本就不能產生他受用。所以菩薩必須把他因地當中的布施、持戒乃至於他種種的功德,用一個倉庫把它保存下來,叫功德法聚。
比方說,我們先不要講佛菩薩,講外道。你看外道,成就初禪以後,他就能夠把他初禪的那種三昧的力量,他就在三昧當中念一個咒語。這個咒語念出來以後,他就給它一種力量,說哪一個人,你去採蜂蜜的時候,你念我的咒語,蜜蜂不能咬你。因為他有三昧力,他有功德力,所以他就賦予這個咒語一種力量,他把遠離蜜蜂障礙的這種功德就加持在這個咒語當中。在印度的確有防止毒蛇咬的、防蜜蜂蟄的咒。你念他的咒,你就能夠遠離這樣的怖畏。但是有一個條件,外道的功德法聚是有時空障礙,因為他所依止的是生滅心。所以當這個外道禪定消失的時候,當這外道死亡了以後,這個咒語就沒有力量,這個咒語就等於是一個聲音而已。
菩薩的功德法聚亦復如是。菩薩的功德法聚,菩薩自己受用叫做本門,法身,是存在法界當中,無時無刻不存在的。但是它必須要有一個迹門,他必須要從空出假,他必須要成就一個因地,做釋迦牟尼佛的徒弟,來示現菩薩道,然後積功累德。從法身當中,從空出假,積功累德,然後發願,慢慢成就,功德圓滿的時候他就成就一個應化身的佛陀。法身、報身是沒有名號的,那完全是佛菩薩自受用,度化十地菩薩。只要有名號,那一定是一個應化身。而這個應化身的成就,智者大師說是一個從本垂迹,那要一段很長的菩薩道,然後他因緣具足了才成就一個應化身。然後他給這個應化身賦予一個名號,把這一期因地所修的功德全部加持在這個名號裡面。所以我們讚歎「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因為他這一期成就阿彌陀佛的應化身所花的時間特別長,所以他的加持力特別廣。
也就是說,菩薩成就法身以後,他必須要一再地創造應化身,應化身成就以後就有一個名號。等到他的因緣結束了,化他的因緣結束了,這個名號在世間上就消失掉。然後他又要從本垂迹,又要示現因地,然後又創造一個應化身,又給他一個名號。然後這個名號給大家受持,又能夠產生與樂拔苦。等到他這個名號的攝受因緣又消失掉了,他又必須要創造另外一個應化身。
所以很多人說,成佛以後幹什麼?成佛以後就是不斷地積集你的因地,然後創造一個名號,以這個名號來利益眾生。為什麼要創造名號呢?因為佛菩薩在度化眾生的時候,他的應化身壽命是有限的,可能是一劫,也可能是八十歲,也可能是多少時間。他在當時的正法時代攝受眾生有限,所以他死掉以後一定要留一個東西出來。佛滅度以後,當然主要就是留他的佛像、他的名號,而名號是最簡單的。
所以說,當我們在研究觀世音菩薩的功德的時候,你要找到他的門,你進去這個功德要有一個門,就是他的名號。當然,你要把這個門打開,內心當中要有你的信心跟你的願力這兩把鑰匙,才能夠把這個門打開。然後你就能夠「即眾生心,投大覺海」,跟他產生感應,觀世音菩薩整個與樂拔苦的大慈悲力就對你產生加持,滿足你的願望。
這個就是觀世音菩薩利他的過程,包括菩薩因地的修學,然後創造名號,包括我們怎麼去啟動這個功德而成就感應。
【956】觀世音菩薩為什麼能夠生起這四種不思議無作妙德?
子三、明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分二:丑一、總明大用所起;丑二、別明不思議相
這個地方是講到,觀世音菩薩證得耳根圓通以後所成就的不可思議的這種無作的功德。無作就是他不必假借內心的分別就能夠任運現前的這種功德。這不同於二乘人。二乘人要對眾生產生神通加持,都必須要假借如理作意,而且要設定目標,要鎖定對象。菩薩度化眾生,就像月亮一樣,他不必鎖定對象,他隨時隨地等待著眾生,這個叫做無作妙德,因為他沒有揀別任何對象。這當中分成兩科:一,總明大用所起;二,別明不思議相。
丑一、總明大用所起
先看總明,攏總說明這四種不思議無作妙德生起的理由,為什麼能夠生起這四種的妙德。
(經文)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世尊!因為我證得了耳根圓通之故。因為菩薩在因地的時候依止耳根作聞思修而成就了這個三摩地,以耳根而證入圓通,依止耳根圓通來修證無上道(這個無上道指的是如來藏妙真如性),來開顯如來藏妙真如性,所以能夠成就四種不思議無作妙德。
我們一路這樣讀過來,你會發覺,本經對過程是很重視。就是說在二十五個圓通當中,當然果地的功德是一樣的,歸元無二路,但是你是用耳根修行的還是用眼根修行的,這個過程不同,產生的妙用的確有它的差別。
諸位!我們可以體會一下。你看,你靠耳根,你真的是能夠在因地的時候容易具足圓通常。你看眼根,你要是睡覺的時候,眼睛閉起來,你就不能生起妙用,因為所緣境不現前。但你用耳根的時候,你眼睛閉起來、打開,它是在前面,它是在後面,隔一個牆壁,都可以。所以修習耳根圓通,積集資糧的時候幾乎是時空無障礙,具足圓、通、常三種真實。雖然我們很重視結果,因為成就結果是轉凡成聖的根本,但是你的過程是根據什麼樣的門而入,的確對你的加持力是有關係的。
所以他這個地方又再強調說,因為我是修耳根圓通的關係,來悟入如來藏妙真如性,所以就成就了四不思議無作妙德。蕅益大師說,其實文殊菩薩還沒有選擇圓通之前,本經在秘密義當中已經很清楚地說明耳根圓通的殊勝了。這裡一再強調耳根圓通的殊勝,從三十二應身、十四無畏,乃至於這個地方的四不思議無作妙德,都有這層意思。只是說文殊菩薩在揀擇圓通的時候講得更清楚,如此而已。
丑二、別明不思議相 分四:寅一、現容不思議;寅二、說咒不思議;寅三、受供不思議;寅四、興供不思議
前面是總說,這以下把四種不思議的無作妙德的相狀分別地說明。一,現容不思議;二,說咒不思議;三,受供不思議;四,興供不思議。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消除宿現業 增長諸佛慧
圓成勝善根 所有刀兵劫 病苦饑饉等 悉皆盡滅除
讀誦受持人 輾轉流通者 現眷咸安樂 先亡獲超昇
風雨常調順 人民悉康寧 法界諸含識 皆共成佛道
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淨土教觀學苑
妙法蓮心學院 版權所有
歡迎各方免費流通,若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請勿用於商業盈利。
Copyright
© masterchingch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網址:http://www.masterchingche.org/
http://www.mflx.org/
信箱:info@masterchingche.or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淨土教觀學苑
【Facebook】https://m.facebook.com/www.masterchingche.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