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

第107《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八》

第107.大佛頂首楞嚴經卷8。示地獄趣:地獄眾生造十種習因,受六交報。

示地獄趣:明十因。經文:
十者:訟習交諠,發於藏覆。如是故有鑑見,照燭,如於日中,不能藏影。二習相陳,故有惡友、業鏡、火珠,披露宿業,對驗諸事。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覆藏,同名陰賊 。菩薩觀覆,如戴高山,履於巨海。

明六報。經文:
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

1.見報。經文:
云何惡報從六根出?一者見報,招引惡果。此見業交,則臨終時,先見猛火滿十方界,亡者神識,飛墜乘煙,入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明見,則能遍見種種惡物,生無量畏。二者暗見,寂然不見,生無量恐。如是見火,燒聽:能為鑊湯,烊銅。燒息:能為黑煙、紫焰。燒味:能為焦丸、鐵糜。燒觸:能為熱灰,爐炭。燒心:能生星火迸灑,煽鼓空界。

2.聞報。經文
二者聞報,招引惡果。此聞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波濤沒溺天地,亡者神識,降注乘流,入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開聽,聽種種鬧,精神 愗亂。二者閉聽,寂無所聞,幽魄沉沒。如是聞波,注聞:則能為責為詰。注見:則能為雷為吼、為惡毒氣。注息:則能為雨為霧,灑諸毒蟲,周滿身體。注味:則能為膿為血,種種雜穢。注觸:則能為畜為鬼,為糞為尿。注意:則能為電為雹,摧碎心魄。

3.齅報。經文
三者齅報,招引惡果。此齅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毒氣,充塞遠近,亡者神識,從地湧出,入無間獄。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第107《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八》講記
 
                 目錄
 
1409】佛教的因緣觀,大小乘有什麼不一樣?
1410】唯識的賴耶緣起跟真如緣起最大的差別在哪裡呢?
1411】訟習造業,今生招感什麼苦果?
1412】訟習造業,來世有什麼果報?
1413】為什麼造了罪業一定要發露出來?
1414】我們對於已經造的罪怎麼辦呢?
1415】受果報只有認命,但是造因的時候你可以選擇要造不造
1416】從眼睛先看到東西,然後再去造罪,未來得果報的時候也是從眼
    根開始受報
1417】因地是以眼根的見來當作整個造業的主導者,那麼他臨命終的時
    候所看到的是什麼情況?
1418】以眼根為主導造業墮入無間地獄,他從眼根出現什麼恐怖之相?
1419】在無間地獄,眼根跟諸根交互受報是怎樣的情況?
1420】因地當中是以耳根的聽聞來當作整個造業的主導者,那麼他臨命
    終的時候所看到的是什麼情況?
1421】因地是以耳根的聽聞來當作整個造業的主導者,得無間地獄果報
    時他的耳根感受怎樣的痛苦相狀?
1422】聞根跟前五根的交互造業感受怎樣的地獄交報?
1423】因地當中是以鼻根的齅來當作整個造業的主導者,那麼他臨命終
    的時候是什麼情況?
 
 
 
1409】佛教的因緣觀,大小乘有什麼不一樣?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二四零頁,訟習。
 
  這一科我們是講到「借破戒惡法為問端而廣示七趣差別」。這一段等於是從假觀的角度來發明佛教的緣起。
 
  佛教的因緣觀,大小乘是不太一樣的。小乘的因緣觀是從業感而安立的緣起,也就是說,我們的生命是由身口意的造作所創造出來的,就是所謂的業感緣起。業感緣起當然建立了一個善惡的因果,但是它的不圓滿的地方就是說,業感緣起本身這個思考還是一種對立的,善惡是對立的,染淨是對立的,有我就沒有你,有生死就沒有涅槃,有涅槃就沒有生死,所以,業感緣起到最後會使令一個人最後修習我空觀而趨向於偏空的涅槃。整個業感緣起所帶動的思考會偏重於斷惡這一部分,因為他趨向於偏空涅槃的時候,修習一切波羅蜜的善法、廣度一切眾生變成沒有意義,因為最後的結果是偏空涅槃嘛。所以,業感緣起是一個對立的思考。
 
  大乘的因緣觀是從現前一念心來建立整個十法界的染淨因果。當然,我們這一念心就是一種真妄不二的和合體,所以大乘佛法在看一切法的時候,是抱著一個比較中道的思想,我們的善念當中有惡念,惡念當中也有善念,生死當中也可以成就涅槃,涅槃當中也可以出現生死。當然,這個思想能夠建立,就是它能夠從一念心而建立整個緣起。
 
1410】唯識的賴耶緣起跟真如緣起最大的差別在哪裡呢?
 
  從這一念心建立緣起,當中又有漸教跟頓教的差別。你看唯識學,它建立緣起的時候是從阿賴耶識。阿賴耶識受熏而產生種子,由這個種子而變現根身器界。圓頓的思想就是從一念心性,從真如緣起,真如受熏。真如全體不變,但是全體隨緣。
 
  這樣子講,唯識的賴耶緣起跟真如緣起最大的差別在哪裡呢?
 
  阿賴耶識的因果思想,它那個時間,因果不同時。阿賴耶識的觀念是,我們今生造業是來生得果報,所以,在唯識當中很少提到說,你這一念心造業的時候,當下的果報就成就。唯識學很少提這樣的觀念,因為唯識學建立種子。
 
  但真如沒有所謂的種子,它是全體受熏。真如是清淨本然,但是你用善惡的業力熏它,它全體循業發現,所以,真如緣起的思想,因果是當下的。它認為說,你在起煩惱的時候、造罪的時候,你的地獄果報就成就了。我們從前面的經文來看,很清楚有這種觀念,它因果是同時的。
 
  所以你要掌握這個真如,真如的思想跟阿賴耶識是不太一樣。阿賴耶識是從種子,然後變現果報;真如是不可以分割的,它沒有所謂的種子,它是全體受熏,全體不變、全體隨緣,從清淨本然而安立了循業發現,而這樣的清淨本然跟循業發現是同時存在的。你把這個觀念懂了以後,你看整個《楞嚴經》的因果你就很清楚,它是從真如緣起安立因果的。
 
1411】訟習造業,今生招感什麼苦果?
 
  我們看第十種煩惱。佛陀講惡因有十種,現在看第十種的訟習。
 
  這個「訟」就是諍訟。它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自己有了過失,但是我們不想把這個過失發露出來,那怎麼辦呢?用種種的言辭再加以爭辯,目的是覆藏自己的過失,叫諍訟。
 
(經文)十者訟習交諠,發於藏覆,如是故有鑒見照燭。
 
  先看這個總標。
 
  它這個因果也是從當下同時來安立。
 
  我們先看它在因果的第一個,是惑,起煩惱。它的煩惱相貌是「訟習交諠」,就是一種爭辯,言辭上的爭辯,而且是互相地去爭辯。互相的爭辯就是一種煩惱相貌。
 
  主要引發的罪業就是「覆藏」,產生一種覆藏的罪業,把自己所做的過失隱藏起來,不想讓別人知道,也不想發露。這個是他所造的業。
 
  我們看這個果,苦果。「如是故有鑒見照燭。」這個果不是來生,是當下的,就在一念心當中就會有一種好像鏡子的照了,又好像有蠟燭的照了一樣,就沒辦法再覆藏。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為什麼是因果同時?我們今天造了一個殺盜婬妄的罪業,我們把這個業隱藏在內心的深處,一個黑暗的地方,把它遮蓋起來。我們覺得自己掩飾得非常好,但是我們人是有善有惡的,是善惡的和合體,所以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心一旦寂靜下來,我們就會感到內心不安。就是內心當中好像有一個鏡子、一個蠟燭在照了那個過失一樣,就使令我們「弟子心不安」。為什麼不安呢?就是這個罪業被照了了,就是這個意思。我們在造罪的時候,其實我們內心當中有一種功能,會產生照了自己過失的功能,就像鏡子、蠟燭一樣照了。這一部分是沒辦法掩飾的。
 
1412】訟習造業,來世有什麼果報?
 
  癸二、別明
 
  看第二段的別明。
 
(經文)如於日中,不能藏影。二習相陳,故有惡友業鏡火珠,披露宿業,對驗諸事。
 
  這以下就講到一個譬喻了。說這種照了的功能,就好像在日正當午,什麼事情都看得清清楚楚,我們身體的影子根本沒有地方可以隱藏,沒有身影的藏身之處。
 
  這以下的合法就講到來世的果報了。「二習相陳」,二習當然指的是種子跟現行,兩個法互相地爭述。所以我們到了陰間以後,一個人經常的覆藏,他來生的循業發現,就有惡友來跟他對驗。這個「惡友」就是他過去在一起造業的這些同伴,就來到陰間來跟他對證。這個「業鏡」,就是有一種善惡業力的鏡子,能夠照鑒你過去所做的種種的惡事。「火珠」,就是說這個珠子能夠顯現你心中種種的想法。你心中有什麼樣的想法,當時是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造作的,這個火珠就能夠顯現給你看。透過惡友、業鏡跟火珠這三個法,來使令這個罪人就很清楚地如實地披露過去所造的罪業。就是這樣來對驗我們過去的事情,在陰間的時候就有這種果報出現。
 
1413】為什麼造了罪業一定要發露出來?
 
  癸三、勸誡
 
  看勸誡。
 
(經文)是故十方一切如來,色目覆藏,同名陰賊。菩薩觀覆,如戴高山履於巨海。
 
  這個地方是佛陀對我們的勸勉。說,十方諸佛如來以他的智慧眼來觀察我們造罪以後的覆藏,就好像陰賊。陰賊就是躲在暗處的賊,這個賊沒有消失掉,表面上看這個賊不在了,其實他是在的。他隨時會出來活動,因為他躲在暗處,隨時會出來破壞我們的財寶。
 
  所以菩薩觀察覆藏這件事情,就好像一個人頭頂著高山想要過大海一樣,頂的高山越多,下沉得就越厲害。所以戒律上說,「懺悔則安樂,不懺悔罪益深」。這個意思就是說,我們造了一個善法,要把它隱藏,但是你造了罪業一定要發露出來,因為你一發露,你的罪業就能夠消滅掉,是這個意思。
 
1414】我們對於已經造的罪怎麼辦呢?
 
  以上十種的惡因,它的情況,蕅益大師說,其實是偏重在純情跟九情一想這種比較粗重的煩惱來說,才招感地獄的果報的,是這個意思。不過圓瑛老法師在後面有一段開示講得非常好,我把這個觀念跟大家說明一下。
 
  圓瑛老和尚說,我們一般正常人都是有造善、有造惡,我們有時候拜佛、念佛,有時候也造作一些罪業,包括前生,包括今生。那這怎麼辦呢?我們對於已經造的罪業怎麼辦呢?圓瑛老和尚提出一個觀念說,修行人要做一個很殊勝的法門,就是有因無緣,就是你不能夠去創造一個刺激罪業的因緣。
 
  比如說,今天你有一個田地,裡面很多的種子,但是你不去灌溉,不去澆水,不去施肥,這個種子它也不能夠開花結果。所以圓瑛老和尚說,在這個淨土往生的臨終正念當中,你要能夠做到所謂的有因無緣,使令苦果不成。這個惑、業、苦,我們起了煩惱、造了罪業,那麼業到苦果這個中間你要把它切斷,不能讓業轉成果報。
 
  那這怎麼辦呢?當然就是你要斷惡念的相續。這個思想在《大乘起信論》有提到的。它說,我們正念真如的人,最主要的目的就是「破和合識,斷相續心」,因為你根本沒辦法去對治種子。這個種子,煩惱有種子跟現行,這個種子沒辦法對治的,只有持楞嚴咒。
 
  所以我們是怎麼樣?對治煩惱的現行。我們要注意一點,煩惱的第一念是沒辦法對治的,凡夫沒辦法對治第一念的。你看菩薩戒,第一個煩惱,它不制罪,它不制你的罪,因為這不是你的錯,這個是你的等流習氣。你是生死凡夫,遇境逢緣肯定起煩惱嘛。但是你煩惱第一念起來以後,你的觀照力——止觀力量沒有現前,第二念開始制罪。菩薩戒是從一個比較合理的角度來制罪,它是從第二念來制罪的,就是從煩惱的相續開始制罪。
 
  這個觀念就是說,每一個惡念起來,第一念不能怪你,但是第二念的時候,你馬上轉念念佛,或者用空觀,或者思惟煩惱的過失,觀察這個煩惱是生滅的,你不隨妄轉。正念真如、不隨妄轉,然後把煩惱的相續破壞掉,這樣子就能夠達到臨終的正念。
 
  所以我們一再強調,臨終正念是有兩種情況:一個是祖師的正念。祖師的正念是怎麼樣?他完全沒有煩惱。這個我們做不到。第二種是有煩惱,但是你憶念你的真如,「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你能夠做到不隨妄轉。我們現在是做這件事,我們求的是凡夫的正念,就是不隨妄轉。祖師的正念是根本沒有煩惱,我們根本做不到。所以這一段諸位可以看一看圓瑛老和尚的開示。他就是說,從有因無緣當中,做到苦果不成,而成就帶業往生。這個觀念其實是很重要。
 
  這一段是講到這十種煩惱。蕅益大師說,雖然煩惱有很多,但這十種已經完全收攝了,佛陀的智慧把它收歸成十種的煩惱。
 
1415】受果報只有認命,但是造因的時候你可以選擇要造不造
 
  辛二、明六報 分二:壬一、總標;壬二、別示;壬三、總結
 
  我們看下一段的辛二,明六報。
 
  前面是講惡因,這個地方是偏重在苦果。
 
  壬一、總標
 
  看第一段的總標六報。
 
(經文)云何六報?阿難!一切眾生六識造業,所招惡報從六根出。
 
  什麼叫六報呢?為什麼這個果報是會歸成六種呢?
 
  佛陀說,我們眾生在因地的時候是根據六根接觸六塵而引生六識,六種的情識來造業,那麼在果地上招感這個惡報,是從六根的感受來受報。這個意思就是說,根塵識的因果不太一樣。造因的時候是由識來引導,就是你的名言分別、你的想像,但得果報的時候是由根,就是這個受。
 
  所以你看唯識學,它講想陰決定你的因地,遇到事情的時候你是怎麼想,你安立的是什麼樣的名言分別。比方說你今天看到佛像,你安立這個佛像是功德相,你就造一個善業,你就會去禮拜、讚歎、供養等等。所以我們在因地的時候是依止想來造業,得果報的時候是根據這個根的受,感受,它是一種直覺的。從唯識的角度來說,造業你有選擇權,你可以選擇造跟不造。受果報的時候,因為它是根,你沒有選擇權。你說,欸,我不想受!沒辦法,受果報只有認命。但是造因的時候,你可以選擇,你要不要造。
 
  其實我們修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受果報跟因地,修行主要是注意那個因地。因為那個果報現前你根本一點辦法都沒有,你沒有選擇權,那完全是一種感受。
 
  這個地方是一個總標,把這個因跟果的造作過程說出來。
 
1416】從眼睛先看到東西,然後再去造罪,未來得果報的時候也是從眼根開始受報。
 
  壬二、別示 分六:癸一、見報;癸二、聞報;癸三、齅報;癸四、味報;癸五、觸報;癸六、思報
 
  我們看第二段的別示。第二段以後有六種情況。
 
  癸一、見報 分三:子一、臨終見墜;子二、本根發相;子三、正示交報
 
    ┌(臨終見墜)云何惡報從六根出?一者見報招引惡果,
    │      此見業交,則臨終時,先見猛火滿十方
    │      界,亡者神識,飛墜乘煙,入無間獄。
    │
(見報)┼(本根發相)發明二相:一者明見,則能徧見種種惡
    │      物,生無量畏。二者暗見,寂然不見,
    │      生無量恐。
    │
    └(正示交報)如是見火,燒聽,能為鑊湯洋銅;燒息,
           能為黑煙紫燄;燒味,能為焦丸鐵糜;
           燒觸,能為熱灰爐炭;燒心,能生星火
           迸灑,煽鼓空界。
 
  先看第一個,見報。
 
  這個見報意思就是說,我們在造業的時候,當然是六根接觸六塵產生六識,但這個地方是講眼根當中眼識見的功能來造業。也就是說,在造業當中,啟動的動機是從眼睛開始的,你眼睛先看到這個東西,生起貪愛、生起瞋恚,然後再造業的。你因地的時候是以眼根為主,所以你得果報的時候,你這個果報也是從眼根來開始受報。我們造業就像有一個開關一樣,是先有一個開關打開了,然後那個煩惱跟罪業才會整個發動出來。也就是說,我們因地的時候習慣性是從眼睛先看到東西,然後再去造罪的,未來得果報的時候也是從眼根開始受報。看經文就容易清楚。
 
1417】因地是以眼根的見來當作整個造業的主導者,那麼他臨命終的時候所看到的是什麼情況?
 
  子一、臨終見墜
 
  先看第一段,臨終的情況。
 
(經文)云何惡報從六根出?一者見報招引惡果,此見業交,則臨終時,先見猛火滿十方界,亡者神識,飛墜乘煙,入無間獄。
 
  什麼是地獄的惡報從六根而出呢?
 
  首先我們看第一個,見報。因地的時候他是以眼識來帶動造業,也就是以眼識為主,以其他的諸識為助伴。那麼這樣子,就是有這個「見業交」,就是有見業報跟交業報。見業報就是以這個眼根當中的眼識來得它的正式果報。交業報就是說,它雖然不是主導者,但是它當時是幫助眼根的眼識來造業,叫交業報,那麼其餘諸根的諸識來受果報。它當時是助伴,所以得果報的時候也是助伴。
 
  所以,假設我們是以眼根的眼識來造業,臨命終的時候,這個罪人是先看到這個世間上是生起猛火,而且這個火是充滿了十方世界。我們說明一下。
 
  眼根是屬於火,這個是你要先背下來,眼根是火,所以,你眼根造業,受報的時候你第一件事情先看到火,因為眼根的屬性是屬於火。看到火以後,當然這個亡者的神識就很想要往高處跑,或者是想要爬高,或者是想幹什麼,他就會想要飄飛而上。但是因為他本身造業的時候依止情想,而這個情想是屬於下墜的,所以他不管怎麼爬,還是爬不上去,最後還是墜下於這個煙火當中,而直接入於無間地獄。這個地方是講到我們依止眼根來造業,臨終的情況是先看到猛火生起。
 
1418】以眼根為主導造業墮入無間地獄,他從眼根出現什麼恐怖之相?
 
  子二、本根發相
 
  到了地獄以後是什麼情況呢?看第二段。
 
(經文)發明二相:一者明見,則能徧見種種惡物,生無量畏。二者暗見,寂然不見,生無量恐。
 
  他隨著這個煙火而墜入無間獄以後,這個罪人也是從眼根當中見到兩種不同的情況:
 
  第一種,明見。這個「明見」的意思就是說,他在因地的時候造業,是明目張膽、毫無忌諱地在眾人的情況之下造業。這種情況,在得果報的時候他就普遍見到種種的邪惡之物,比方說牛頭馬面,或者火蛇火狗,這種可怖畏的東西現在他的前面。這個罪人看到這個東西以後,生起無量的畏懼。這個是他明目張膽地造業的情況。
 
  「二者暗見,寂然不見,生無量恐。」這個罪人造業的時候是在暗處,別人不知不覺的情況之下造業,那麼他到地獄以後,是什麼都沒看見,整個外在環境是一點動靜都沒有。所以他就很害怕:這怎麼回事呢?他心中產生一種莫名的恐懼。他什麼都沒有見到,這個是暗見。
 
  這個是講到他的本根,就是他的眼根。他依止眼根造業,所以他得果報的時候先從眼根出現這種恐怖之相。
 
1419】在無間地獄,眼根跟諸根交互受報是怎樣的情況?
 
  子三、正示交報
 
  但是他在造業的時候,也可能會帶動其他的諸根來助伴,所以他後續也會有交報。就是他六根在因地的時候是互相地造作,所以得果報的時候也是互相來受報。
 
(經文)如是見火,燒聽,能為鑊湯洋銅;燒息,能為黑煙紫燄;燒味,能為焦丸鐵糜;燒觸,能為熱灰爐炭;燒心,能生星火迸灑,煽鼓空界。
 
  先看眼根。眼根見火,其實這個地方「見火」,古德說是少了一句,應該是先見到鐵床銅柱這種火燒的色法,因為因地的時候可能是看一些美貌的男女之色而造業,所以他得果報的時候先眼根當中看到這樣一種怖畏的色法。
 
  燒聽,因為眼根屬於火,火的作用是燒,因為它在因地的時候有這個耳根的助伴,所以它就燒到這個耳根了。諸位知道耳根屬於水,所以火跟水的和合變成什麼?「鑊湯洋銅」,一種熱的湯,或者是洋銅,這種被融化的銅汁。就聽到這樣種種的音聲,乃至於有這樣種種的痛苦出現。
 
  燒息,這個眼根的火燒到鼻根的息。這個息就是氣息。這個氣息跟火接觸,就產生黑色的煙跟紫色的火焰,就會有種種臭穢的氣味發生。
 
  燒味,這個是跟舌根的和合。舌根屬於金,那麼火跟金的和合變成什麼呢?「焦丸鐵糜」,就是口中會嘗到這種焦熱的鐵丸跟鐵糜的這種熱汁,來燒灼他的身體,叫燒味。
 
  「燒觸,能為熱灰爐炭。」這個觸是身根,身根是一種觸,觸就是和合。我們因地的時候可能跟男女的柔軟的身體和合,所以得果報的時候,因為眼根的火跟身根的觸和合,就會感受到有這種熱灰、爐炭來燒觸我們的身體。
 
  燒心。心屬於風。風者,動也。所以火跟風合起來的時候,這個罪人就會感覺到滿天的星空當中有很多的星火,普遍地這樣灑下來,而且充滿整個虛空之界,完全是無處可躲,無處可逃。
 
  也就是說,他是以眼根當本根來造罪,得果報當然以眼根為主。但是其他五根就不一定,看你在因地的時候依止哪一根跟眼根配合,哪一根就有罪業。假設其他哪一根沒有,它就沒有這個果報。這個交報就是,在因地當中有交互作用,得果報的時候才會交互受報。
 
  我們看得到,眼根的得果報以這個火燒為主。所以你看一個臨命終的人,他要看到熱火,那他是眼根得果報。第一個先看到火的話,他的因地,一生當中他眼根的罪業最重,所以他眼根先發動出來,先看到這個火。這是一個判定的方式。
 
1420】因地當中是以耳根的聽聞來當作整個造業的主導者,那麼他臨命終的時候所看到的是什麼情況?
 
  癸二、聞報 分三:子一、臨終見墜;子二、本根發相;子三、正示交報
 
    ┌(臨終見墜)二者聞報招引惡果,此聞業交,則臨終時,
    │      先見波濤,沒溺天地,亡者神識,降注乘
    │      流,入無間獄。
    │
(聞報)┼(本根發相)發明二相:一者開聽,聽種種鬧,精神愗
    │      亂。二者閉聽,寂無所聞,幽魄沉沒。
    │
    └(正示交報)如是聞波,注聞,則能為責為詰;注見,
           則能為雷為吼,為惡毒氣;注息,則能為
           雨為霧,灑諸毒蟲,周滿身體;注味,則
           能為膿為血,種種雜穢;注觸,則能為畜
           為鬼,為糞為尿;注意,則能為電為雹,
           摧碎心魄。
 
  看第二段,聞報。
 
  子一、臨終見墜
 
  這個因地當中的造業是以耳根的聽聞來當作整個造業的主導者,那麼他臨命終的時候就有不同的情況。
 
(經文)二者聞報招引惡果,此聞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波濤,沒溺天地,亡者神識,降注乘流,入無間獄。
 
  這個人因地的時候是以耳根的耳識來聽種種音聲,來帶動他的罪業。這個罪業當然有它耳根本身的業報,也有其他諸根來幫助的所謂的交報。
 
  本身的業報跟交報合起來,在臨終的時候他先看到波浪濤天,淹沒整個天地。因為耳根屬水,所以他看到的是水,遍滿天地,波浪一波一波地向他沖過來。這個亡者神識當然也想要跑,他要往高處跑,跑到屋頂、跑到上面去,但是因為他本身是屬於純情或者九情,他的情執重,所以到最後他內心的情感還是把他壓下來,乘波浪之流而入於無間地獄當中,沒入於水中。這個是他臨終的時候所看到的情況。
 
1421】因地是以耳根的聽聞來當作整個造業的主導者,得無間地獄果報時他的耳根感受怎樣的痛苦相狀?
 
  子二、本根發相
 
  那麼到了地獄以後,看第二段。
 
(經文)發明二相:一者開聽,聽種種鬧,精神愗亂。二者閉聽,寂無所聞,幽魄沉沒。
 
  到了地獄以後,他的情況是兩種:
 
  一種是開聽。也就是說,在因地他聽到的是一個動態的聲塵而造業,別人跟他講什麼話,別人對他有所銜恨,就帶動他的煩惱跟罪業。他是由聽到音聲來造業的,所以他得果報的時候,在地獄當中也會經常聽到種種吵鬧的、恐怖的音聲。這個音聲非常大,而且根本沒有停止,使令這個人精神愗亂。這個愗亂就是昏昧、錯亂。他跑到哪裡都有音聲,所以不知道如何是好,精神愗亂。
 
  或者閉聽。他在因地當中造業的時候是依止靜態的聲塵而造罪。別人都沒講話,但是他從別人的表情當中懷疑別人對他有銜恨心而造業,就是從靜態的音聲造業,所以他得果報的時候,他就到一個地方,是寂然而無所聽聞,完全沒有音聲。那麼他的神識就跟隨這個波浪而沉沒,完全在無生無息當中隨波浪而沉沒。這個是他得果報時他的本根所發出的痛苦相狀。
 
1422】聞根跟前五根的交互造業感受怎樣的地獄交報?
 
  子三、正示交報
 
  再看他跟前五根的交互受報。
 
(經文)如是聞波,注聞,則能為責為詰;注見,則能為雷為吼,為惡毒氣;注息,則能為雨為霧,灑諸毒蟲,周滿身體;注味,則能為膿為血,種種雜穢;注觸,則能為畜為鬼,為糞為尿;注意,則能為電為雹,摧碎心魄。
 
  「如是聞波」,耳識當然屬於波浪,它以水波為主。水波跟耳根的結合,就產生一個「責」跟「詰」。到地獄當中,耳朵聽到空中有一種很大聲的訶責他的聲音,或者詰問他的音聲,訶責他為什麼要這樣做,詰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
 
  注見,當耳根跟眼根的見和合,因為見是屬於火,水跟火合起來就變成雷,像天上的雷這種吼叫的音聲,或者是邪惡的毒氣來傷人。「為雷為吼」,譬喻看到很多很多眾生對他現出怒目凶惡的相狀。這個是講到他的見跟耳根的結合。
 
  注息,跟鼻根的氣息結合,「則能為雨為霧,灑諸毒蟲,周滿身體」。這個水跟氣息結合在一起,就產生大雨,或者是天中很多的霧。在這個雨水跟霧當中遍滿很多很多有毒的小蟲,隨著這個雨水、隨著這個霧就爬滿自己的身體,這樣的一種痛苦。
 
  注味,「則能為膿為血,種種雜穢」。他的耳根跟他的舌根結合,舌根是屬於味,當然這個味也包括津的意思,那麼水跟味結合在一起就產生膿血,種種汙濁臭穢的東西出現。他無論跑到哪一個地方都有很多汙濁臭穢的東西,沾滿了身體。這是他的耳根跟舌根交互地造業。
 
  注觸,他的耳根跟身根的這個觸,就是和合,「則能為畜為鬼,為糞為尿」。他會看到很醜陋、很卑賤的畜生,或者很多怖畏的鬼,經常在他的身旁,跑到哪裡去都沒辦法躲避。或者經常接觸到糞尿,這種不淨的東西沾滿他的身體。這是他的耳根跟身根交互作業的結果。
 
  注意,意根的思屬於風,動態的風,耳根的水跟風結合,則「為電為雹」,就是突如其來地看到空中閃電冰雹突然而來,他感到一種壓迫,自己精神感到一種很強大的壓迫。耳根的主要的內涵是水,於是看到很多汙穢的水,很多的臭穢的水遍滿他的身體,沾滿他的身體。這個是耳根的主要相貌。
 
1423】因地當中是以鼻根的齅來當作整個造業的主導者,那麼他臨命終的時候是什麼情況?
 
  癸三、齅報 分三:子一、臨終見墜;子二、本根發相;子三、正示交報
 
    ┌(臨終見墜)三者齅報招引惡果,此齅業交,則臨終
    │      時,先見毒氣,充塞遠近,亡者神識,
    │      從地湧出,入無間獄。
    │
(齅報)┼(本根發相)發明二相:一者通聞,被諸惡氣,熏極
    │      心擾。二者塞聞,氣掩不通,悶絕於地。
    │
    └(正示交報)如是齅氣,衝息,則能為質為履;衝見,
           則能為火為炬;衝聽,則能為沒為溺,
           為洋為沸;衝味,則能為餒為爽;衝觸,
           則能為綻為爛為大肉山,有百千眼,無
           量咂食;衝思,則能為灰為瘴,為飛砂
           礰,擊碎身體。
 
  我們看第三個,齅報。
 
  這個「齅」,就是鼻根當中的齅的功能。我們看臨終的情況。
 
(經文)三者齅報招引惡果,此齅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毒氣,充塞遠近,亡者神識,從地湧出,入無間獄。
 
  他因地當中是以鼻根的齅來造業,所以得果報的時候包括了鼻根的自業報,也包括其他諸根的交業報。
 
  這兩個結合在一起的時候,臨終的人,他這個鼻根屬於氣息,所以他先看到這種惡毒的氣息充滿空中,若遠若近。亡者神識看到這個毒氣的時候,因為毒氣是往上飄,所以他就往地上爬,可能跑到洞裡面去。但是他跑到洞裡面的時候,發覺地下這個洞裡面也充滿了毒氣,所以他就從地湧出,從洞裡面跑出來,結果就直接墮入無間地獄。這個「從地湧出」就是說,他看到毒氣,很自然地往地下鑽。往地下鑽的時候,他到了地下以為沒事,結果地下還是出現毒氣,所以他就從地裡面跑出來,結果就直接墮入無間地獄。這個是講臨終的情況。
 
 
 
願以此功德 迴向法界眾 消除宿現業 增長諸佛慧
圓成勝善根 所有刀兵劫 病苦饑饉等 悉皆盡滅除
讀誦受持人 輾轉流通者 現眷咸安樂 先亡獲超昇
風雨常調順 人民悉康寧 法界諸含識 同證無上道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生 同生極樂國
淨土教觀學苑 版權所有
歡迎各方免費流通,若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請勿用於商業盈利。
Copyright © masterchingch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網址:http://www.masterchingche.org/
信箱:info@masterchingche.or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淨土教觀學苑
Facebookhttps://m.facebook.com/www.masterchingche.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