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上集。3.齅報。經文:
發明二相:一者通聞,被諸惡氣熏極心擾。二者塞聞,氣掩不通,悶絕於地。如是齅氣,衝息:則能為質為履。衝見:則能為火為炬。衝聽:則能為沒為溺,為烊為沸。衝味:則能為餒為爽。衝觸:則能為綻為爛,為大肉山,有百千眼無量咂食。衝思:則能為灰為瘴,為飛沙礰,擊碎身體。
4.味報。經文:
四者味報,招引惡果。此味業交,則臨終時,先見鐵網,猛燄熾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識,下透掛網,倒懸其頭,入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吸氣,結成寒冰,凍冽肉身。二者吐氣,飛為猛火,焦爛骨髓。如是嚐味,歷嚐:則能為承為忍。歷見:則能為然金石。歷聽:則能為利兵刃。歷息:則能為大鐵籠彌覆國土。歷觸:則能為弓為箭,為弩為射。歷思:則能為飛熱鐵,從空雨下。
5.觸報。經文:
五者觸報,招引惡果。此觸業交,則臨終時,先見大山四面來合,無復出路,亡者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鎗矟,驅入城門,向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合觸,合山逼體,骨肉血潰。二者離觸,刀劍觸身,心肝屠裂。如是合觸,歷觸:則能為撞為擊,為剚為射。歷見:則能為燒為爇。歷聽:則能為為道為觀,為廳為案。歷息:則能為括為袋,為考為縛。歷嚐:則能為耕為鉗,為斬為截。歷思:則能為墜為飛,為煎為炙。
6.思報。經文:
六者思報,招引惡果。此思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惡風吹壞國土,亡者神識被吹上空,旋落乘風,墜無間獄。發明二相:一者不覺,迷極則荒,奔赴不息。二者不迷,覺知則苦,無量煎燒,痛深難忍。如是邪思,結思:則能為方為所。結見:則能為鑑為證。結聽:則能為大合石,為冰為霜,為土為霧。結息:則能為大火車,火船火檻。結嚐:則能為大叫喚,為悔為泣。結觸:則能為大為小,為一日中萬生萬死,為偃為仰。
總結。經文:
阿難!是名地獄十因六果,皆是眾生迷妄所造。若諸眾生,惡業同造,入阿鼻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獄。身口意三,作殺盜婬,是人則入十八地獄。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見見一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由是眾生別作別造,於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發生,非本來有。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第108《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八》講記
目錄
【1424】以鼻根為主導造業墮入無間地獄,他的鼻根會感受哪兩種受苦的
相狀?
【1425】在無間地獄,鼻根跟諸根交互受報是怎樣的情況?
【1426】因地當中是以舌根來當作整個造業的主導者,那麼他臨命終的時
候是什麼情況?
【1427】以舌根為主導造業墮入無間地獄,他的舌根會感受哪兩種果報的
相狀?
【1428】在無間地獄,舌根跟諸根交互受報是怎樣的情況?
【1429】因地當中是以身根來當作整個造業的主導者,那麼他臨命終的時
候是什麼情況?
【1430】以身根為主導造業墮入地獄,他的身根會感受怎樣的果報?
【1431】在無間地獄,身根跟諸根交互受報是怎樣的情況?
【1432】因地當中是以意根來當作整個造業的主導者,那麼他臨命終的時
候是什麼情況?
【1433】以意根為主導造業墮入地獄,他的意根會感受怎樣的果報?
【1434】在無間地獄,意根跟諸根交互受報是怎樣的情況?
【1435】臨命終的人要墮落到三惡道去時,有哪兩個相狀?
【1436】一個人即便造了罪業,但能速斷相續心,起殷重懺悔,以懺悔之
力亦能往生
【1437】你雖然依止虛妄的心造了很多罪業,但是你要依止真實的道理來
生起觀照,你肯定可以破妄
【1438】招感地獄的十習因跟六交報是怎麼來的呢?
【1439】什麼情況下直接進入阿鼻地獄?什麼情況墮入八無間獄?
【1440】什麼情況下進入十八地獄?什麼情況墮入三十六地獄?什麼情況
墮入一百八地獄?
【1441】什麼叫「妄想發生,非本來有」呢?
【1442】唯識學怎樣判定造業的輕重?
【1443】修淨土宗的人是不是一定要拜佛?
【1424】以鼻根為主導造業墮入無間地獄,他的鼻根會感受哪兩種受苦的相狀?
子二、本根發相
講大家打開講義第二四一頁。我們講到齅報,就是鼻根當中的齅的功能。看「本根發相」的地方。
(經文)發明二相:一者通聞,被諸惡氣,熏極心擾。二者塞聞,氣掩不通,悶絕於地。
這個地方講到鼻根,到了無間地獄以後他有兩種的受苦的相狀:
「一者通聞」,在因地當中他的鼻根是依止通塵。通塵的意思就是說,他的鼻根是完全開通的,也就是說,他是遇到了一種美妙的滋味,產生貪愛而去造業,所以叫通聞。得果報的時候,他就會被種種惡毒的氣息來熏習他的色身,而感到心神擾亂不安。這個是通聞招感惡氣來熏習他。
「二者塞聞,氣掩不通,悶絕於地。」這個塞聞,就是說他的鼻根在因地的時候是依止塞塵,也就是說他聞到一種不喜歡聞的氣味而產生厭惡,進而造業,叫做塞聞。那麼得果報的時候他的氣息就阻塞不通,喘不過氣來,而昏昧氣絕於地上。因地的時候依止的煩惱相貌不同,得果報的相貌也就不同。這個是講到他的本根所發出的痛苦的相狀。
【1425】在無間地獄,鼻根跟諸根交互受報是怎樣的情況?
子三、正示交報
這以下我們看看鼻根跟諸根交互受報的情況。
(經文)如是齅氣,衝息,則能為質為履;衝見,則能為火為炬;衝聽,則能為沒為溺,為洋為沸;衝味,則能為餒為爽;衝觸,則能為綻為爛,為大肉山,有百千眼,無量咂食;衝思,則能為灰為瘴,為飛砂礰,擊碎身體。
這個齅氣本身衝到自己本根的氣息的時候,就產生「質」跟「履」。「質」,到了地獄就會經常有人來跟他對質,證明他的過失。或者是「履」,就是有一些牛馬等等來踐踏他的身體,使令他喘不過氣來。這個是講到衝息。
衝見,他的鼻根跟眼根的見和合,就產生火跟炬。火是比較小,炬是比較大,大的火叫炬,比較廣大叫做炬。
「衝聽,則能為沒為溺,為洋為沸。」假設跟耳根的聽,聽是屬水,這個鼻根的氣息跟水結合,就會為大水所沉沒、所淹溺,乃至於會有洋銅灌口,乃至於沸騰的屎尿等等的情況出現。
「衝味,則能為餒為爽。」假設他這個鼻根跟舌根結合,「為餒」,這個餒就是腐爛的肉所發出的味道;這個「爽」就是臭穢的菜。這兩種味道都是很臭穢的。
「衝觸,則能為綻為爛。」假設它是跟身根的觸結合,就會感覺到皮肉破裂,這個「綻」就是破裂,或者爛壞。甚至於他就會發覺他的色身變成一個廣大的肉山,而這個肉山還有百千個眼睛,但是卻沒有手跟腳。他沒辦法跑,也沒有手來處理身上的蟲,所以他就眼睜睜看到他身上的肉被無量的小蟲來咂食。
衝思,就是這個鼻根跟意根的思(思是屬於風)相結合,就會經常感受到空中有很多的灰塵。他跑到水中就有很多很多瘴毒的氣來干擾他。或者在路上行走的時候,有很多的砂,這個砂是比較細的,礰就是小石頭,從空中飛過來,擊破他的身體。這個是講鼻根的氣息。
鼻根的氣息,當然他的果報主要兩種:第一個就他經常聞到臭穢的味道;第二個,他根本就喘不過氣來,兩種情況。這跟他因地的煩惱不同,一個是貪愛,一個是厭惡,得結果不太一樣。
【1426】因地當中是以舌根來當作整個造業的主導者,那麼他臨命終的時候是什麼情況?
癸四、味報 分三:子一、臨終見墜;子二、本根發相;子三、正示交報
┌(臨終見墜)四者味報招引惡果,此味業交,則臨終時,
│ 先見鐵網猛燄熾烈,週覆世界,亡者神識,
│ 下透掛網,倒懸其頭,入無間獄。
│
(味報)┼(本根發相)發明二相:一者吸氣,結成寒冰,凍裂身
│ 肉。二者吐氣,飛為猛火,焦爛骨髓。
│
└(正示交報)如是嘗味,歷嘗,則能為承為忍;歷見,
則能為然金石;歷聽,則能為利兵刃;
歷息,則能為大鐵籠,彌覆國土;歷觸,
則能為弓為箭,為弩為射;歷思,則能
為飛熱鐵,從空雨下。
我們看第四個。第四個是味,是舌根的嘗味的功能。
子一、臨終見墜
我們看第一段。
(經文)四者味報招引惡果,此味業交,則臨終時,先見鐵網猛焰熾烈,周覆世界,亡者神識,下透掛網,倒懸其頭,入無間獄。
這個味報就是,他因地的時候依止舌根來造罪。當然舌根也帶動其他諸根,所以得果報的時候,除了這個舌根的自業報,也包括他其餘諸根的交業報。這兩個結合在一起,臨命終的時候,他首先看到很多充滿了非常猛烈火焰的鐵網。因地當中因為貪求美食,就廣泛地利用鐵網來捕殺山中跟水中的生物,所以臨終的時候看到這種燒得很熾盛的鐵網充滿了整個世界。那麼「亡者神識」當然想跑,但是他跑的時候,因為他本身有這個情,情重,所以就是從空而降。降下來,就透過這個網子,就掛在網子中間,而且身體是倒掛在鐵網當中,而直接進入無間地獄。因為他這個都是情比較重,所以臨命終的時候基本上都沒有中陰身,直接看到痛苦的相狀,直接下去了。因為他那個情重,下沉的速度就很快。
【1427】以舌根為主導造業墮入無間地獄,他的舌根會感受哪兩種果報的相狀?
子二、本根發相
到了地獄以後,我們看。
(經文)發明二相:一者吸氣,結成寒冰,凍冽身肉;二者吐氣,飛為猛火,焦爛骨髓。
他得果報的時候,第一個是「吸氣」。因地當中他的氣息是由外而內地吸至體內,他在造業的時候是用吸氣來造業,所以吸氣它本身會產生寒冰。前面說過了,一個人經常吸東西,他身體上就會寒冷,產生寒冰,然後凍裂他身上的血肉。
第二個,他因地當中的氣息是吐氣的,把這個氣息往身外吐。吐氣會產生火,他會感到猛烈的火來燒毀自己的身體,來燒毀、焦爛自己的骨髓。這個就是他的得果報,有吸氣跟吐氣兩種差別,一個是寒冰,一個是猛火。
【1428】在無間地獄,舌根跟諸根交互受報是怎樣的情況?
子三、正示交報
我們再看它跟諸根的交報情況。
(經文)如是嘗味,歷嘗,則能為承為忍;歷見,則能為然金石;歷聽,則能為利兵刃;歷息,則能為大鐵籠,彌覆國土;歷觸,則能為弓為箭,為弩為射;歷思,則能為飛熱鐵,從空雨下。
他的舌根跟他的本根相接觸的時候,就產生「承」跟「忍」。就是說他會感受到一種很強大的壓力,使令他不得不去承受、去忍受這種痛苦的滋味,叫做「為承為忍」。他本身不喜歡去承受這種滋味,但是因為他因地的時候吃眾生肉,吃眾生肉的時候他也沒有經過眾生同意啊,他也是強迫地把眾生殺了,把牠的肉吃掉,所以他得果報的時候,這個來世的壓力也沒有經過他的同意,強迫他必須要去承當,要去忍受。
「歷見,則能為然金石。」它跟眼根的見火相遇的時候,就會產生強烈的「然」,就是火燒;這個「金石」就是金石做的鍋。他會發覺自己在鍋裡面被燒煮。因為因地的時候燒煮動物,所以發覺自己被燒,金石當中被燒煮。
「歷聽,則能為利兵刃。」歷聽,耳根的聽,就會經常聽到鋒利兵刃的音聲。
「歷息,則能為大鐵籠,彌覆國土。」他的舌根跟鼻根結合,就會發覺自己處在一個很大的鐵籠當中,而這個鐵籠是瀰漫國土。在鐵籠當中空氣也不流通,使令自己喘不過氣來。
「歷觸,則能為弓為箭,為弩為射。」跟身根結合,就會發覺有強大的弓箭或者弩,弩就是發射毒箭的機器。有弓箭跟毒箭來射傷自己的身體。
「歷思,則能為飛熱鐵,從空雨下。」假設跟意根的思(這個思當然是屬於風)結合,就會看到空中飛來熱鐵,很炎熱的鐵器從空而下,無處可逃。
這個舌根有兩種情況:第一個,它就是屬於味,經常會感受到臭穢難忍的氣味;第二個,舌根本身又是屬於金,所以又招感兵刃鐵器種種的傷害。舌根的果報大致是如此。
【1429】因地當中是以身根來當作整個造業的主導者,那麼他臨命終的時候是什麼情況?
癸五、觸報 分三:子一、臨終見墜;子二、本根發相;子三、正示交報
┌(臨終見墜)五者觸報招引惡果,此觸業交,則臨終時,
│ 先見大山四面來合,無復出路,亡者神識,
│ 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子,牛頭獄卒,
│ 馬頭羅剎手執鎗矟,驅入城門,向無間獄。
│
(觸報)┼(本根發相)發明二相:一者合觸,合山逼體,骨肉血
│ 潰。二者離觸,刀劍觸身,心肝屠裂。
│
└(正示交報)如是合觸,歷觸,則能為道為觀,為廳為
案;歷見,則能為燒為爇;歷聽,則能為
撞為擊,為剚為射;歷息,則能為括為袋,
為考為縛;歷嘗,則能為耕為鉗,為斬為
截;歷思,則能為墜為飛,為煎為炙。
我們看第五個,觸報。
這個觸就是身根以這個觸,以接觸東西來造業。
子一、臨終見墜
看臨終的情況。
(經文)五者觸報招引惡果,此觸業交,則臨終時,先見大山四面來合,無復出路,亡者神識,見大鐵城,火蛇火狗,虎狼獅子,牛頭獄卒,馬頭羅剎,手執鎗矟,驅入城門,向無間獄。
他因地的時候依止身根來接觸而去造作罪業,所以他得果報的時候,有他的觸的自業報,以及他諸根交互作用的交報。
那麼臨命終的時候,依止身根造業的是什麼情況呢?他會先看到有廣大的山從「四面來合」。因為他因地的時候依止的這個身根就是四大,地、水、火、風,所以他會發覺四面的山來逼迫自己的身體,自己就根本沒有出路可以逃。這個時候「亡者神識」就一直跑一直跑,就看到一個很廣大的鐵城。因為這個山要來逼迫他,他就跑到鐵城當中來躲避,但是發現鐵城當中有很多的火蛇跟火狗,乃至於虎狼獅子,他又不敢進去。不敢進去,牛頭獄卒跟馬頭的羅剎就逼迫他,拿著這個尖銳的鎗矟強迫他,一定要進入這個鐵城。入了鐵城以後,就直接進入無間地獄。這個是他臨終的情況。
【1430】以身根為主導造業墮入地獄,他的身根會感受怎樣的果報?
子二、本根發相
入了地獄以後,我們看他的情況。
(經文)發明二相:一者合觸,合山逼體,骨肉血潰。二者離觸,刀劍觸身,心肝屠裂。
身根造業,到了地獄以後有兩種果報:
第一個,合觸。就是說,他造業的時候是以自己的身體來強迫接觸別人,用強迫的方式,所以他得果報的時候是「合山逼體,骨肉血潰」。就有左右或者四面的山來逼迫他的身體,擠壓他的身體,使令他的骨肉破碎,乃至於血都流出來。這個地方是講「合」的情況。
第二個,離觸。以「刀劍觸身,心肝屠裂」。在因地當中,這個人是強迫自己離開自己的父母師長,叫離觸,棄之不顧,所以他得果報的時候有刀劍來觸壞他的身體,使令他的心肝整個斷裂。心是心,肝是肝,各處一方,就是心肝屠裂。這個是他依止離觸來造業的得果報情況。
【1431】在無間地獄,身根跟諸根交互受報是怎樣的情況?
子三、正示交報
我們再來看他的交報。
(經文)如是合觸,歷觸,則能為道為觀,為廳為案;歷見,則能為燒為爇;歷聽,則能為撞為擊,為剚為射;歷息,則能為括為袋,為考為縛;歷嘗,則能為耕為鉗,為斬為截;歷思,則能為墜為飛,為煎為炙。
這個合觸,就是他身根的觸跟身根的觸結合的時候,「為道為觀,為廳為案」。這個「道」就是說,牛頭馬面逼迫這個罪人趨向於地獄,通往地獄的道路叫做道。這個「觀」就是地獄主所居的宮殿的兩邊,往往是判罪的地方。「為廳為案」,這個「廳」就是審案的地方,「案」就是判罪的地方。這四個都是恐怖的地方。使令他不得不身體要往這個地方走,他不得不往這個地方走。
「歷見,則能為燒為爇。」他的身根跟這個眼根的火接觸,就感到自己身體有大火在燒,非常的炎熱。
歷聽,跟耳根的聽相接觸,就感到有大石來相撞,有木杖來擊打的音聲。乃至於「剚」,剚就是由刀來割其肉。或者用箭來射其身,種種恐怖的情況發生。
「歷息,則能為括為袋,為考為縛。」假設跟鼻根相應的時候,這個「括」,就是用布把他的身體纏繞起來;「袋」就是用布袋把他封起來;「考」就是用布纏繞以後再加以拷打;「縛」就是用布袋裝起來以後,用繩子把頭的地方再綁起來,總而言之,就是讓他喘不過氣來,就是他的鼻根的氣息的交報。
「歷嘗,則能為耕為鉗,為斬為截。」假設是跟舌根的嘗相應,就會發覺有犁來「耕」其舌頭;或者「鉗」,用鉗子來拔他的舌頭;「斬」,就是用刀來斬壞他的舌根;「截」,就是截斷他的舌根。這個是跟他的舌根的交報。
歷思,這個思屬於風,就會有這個「墜」,身體往下墜;或者是往上「拋」。這個「煎」就是我們放在鍋子裡面去燒煮,叫做煎;這個「炙」就直接用火來燒烤,叫做炙。「為煎為炙。」
這個身根的情況主要兩種,一個是招感石頭,一個是招感刀劍,來壓迫他的身體,叫做觸。
【1432】因地當中是以意根來當作整個造業的主導者,那麼他臨命終的時候是什麼情況?
癸六、思報 分三:子一、臨終見墜;子二、本根發相;子三、正示交報
┌(臨終見墜)六者思報招引惡果,此思業交,則臨終時,
│ 先見惡風吹壞國土,亡者神識,被吹上空
│ 旋落乘風,墮無間獄。
│
(思報)┼(本根發相)發明二相:一者不覺,迷極則荒,奔走不
│ 息。二者不迷,覺知則苦,無量煎燒,痛
│ 深難忍。
│
└(正示交報)如是邪思,結思,則能為方為所;結見,
則能為鑑為證;結聽,則能為大合石,
為冰為霜,為土為霧;結息,則能為大
火車,火船火檻;結嘗,則能為大叫喚,
為悔為泣;結觸,則能為大為小,為一
日中萬生萬死,為偃為仰。
我們看第六的思報。
這個思報,就是屬於意根的思惟,在因地的時候主要靠第六意識的思惟來造業。
(經文)六者思報招引惡果,此思業交,則臨終時,先見惡風吹壞國土,亡者神識,被吹上空,旋落乘風,墮無間獄。
他因地的時候依止思(第六意識的思惟)來造業,那麼得果報的時候也是兩種,思的自業報跟諸根的交業報。
臨命終的時候,他先見到凶惡的狂風吹壞整個依報的國土,「亡者神識」就會感到自己被吹上空中,然後「旋」,就是馬上,落下來。因為他畢竟是屬於情重,所以他從空而降。落入這個大風當中,就直接墮入無間地獄,「隨風而入無間地獄」。這個是他的臨終的情況。
【1433】以意根為主導造業墮入地獄,他的意根會感受怎樣的果報?
子二、本根發相
到了地獄以後,我們看他的兩種相貌:
(經文)發明二相:一者不覺,迷極則荒,奔走不息。二者不迷,覺知則苦,無量煎燒,痛深難忍。
到了地獄的時候有兩種情況:
第一個,不覺。就是說,他在因地造業的時候是在迷悶不覺的情況。比方說他是喝醉了酒,迷悶不覺的時候去造業。所以他得果報的時候也是感到自己在迷悶不知的情況,突然間莫名其妙就慌亂不已,也不知道在慌什麼。總而言之,他到處奔走,不知何去何從。這是他依止迷悶不覺的心態來造業。
第二個,不迷。他造業的時候內心是很清楚分明的,是在一種覺知的情況造業,那麼得果報的時候他真正地能夠覺知到身心俱苦。為什麼呢?因為他身心感到無量的猛火在煎燒他,使令他的痛苦非常地深重而難以忍受。這個地方因為他因地造業時的覺跟不覺,得果報的相貌也不太一樣。
【1434】在無間地獄,意根跟諸根交互受報是怎樣的情況?
子三、正示交報
我們看他的交報。
(經文)如是邪思,結思,則能為方為所;結見,則能為鑒為證;結聽,則能為大合石,為冰為霜,為土為霧;結息,則能為大火車,火船火檻;結嘗,則能為大叫喚,為悔為泣;結觸,則能為大為小,為一日中萬生萬死,為偃為仰。
這個邪思,假設是結合他的本根的思,就會有方所,就是會感受到經常會被猛風吹到某一個地方,或者某一個處所。完了以後又被吹到另外一個地方、一個處所。這個思就屬於風,居無方所。
「結見,則能為鑒為證。」跟眼根結合的時候,他的思惟跟眼根結合造業,得果報就「鑒」,他會經常看到有業力的鏡子來顯現當時造業的情況,來對他作證明。
結聽,跟耳根的聽結合,就會發覺左右有大山來夾合他的身體;或者為冰塊寒霜所苦;或者就經常感受到有空中的塵土,還有空中的雲霧來干擾他的身體。
「結息,則能為大火車,火船火檻。」假設跟鼻根的這個氣息結合,就會感受到自己在一個大火車當中。這個火車是密閉的,裡面充滿了猛火,來燃燒他的身體,使令他無處可逃;或者火船;或者火檻。這個檻就是車子,四面都封閉的車子叫做檻。
「結嘗,則能為大叫喚,為悔為泣。」假設跟舌根的嘗接觸的話,就是感到身心很痛苦而生起叫喚,或者感到悔恨乃至於感到悲泣。
結觸,如果是跟身根的觸接觸,就會感到自己為業風所吹。業風吹到他的身體裡面去,他身體突然間膨脹又變成縮小,忽大忽小;或者一天當中為業風所吹,突然間死掉,又為業風所吹,突然間又活過來,「萬生萬死」;或者是為業風所吹,「偃」,就是俯躺於地面,或者面向於天空,仰面向於天空。
這個是他的意根。意根當然主要就是他會感到非常的慌亂,或者是有種種的熱火來燒他的身體。這個屬於風。
【1435】臨命終的人要墮落到三惡道去時,有哪兩個相狀?
壬三、總結
這個六交報,我們可以簡單做一個總結。
一個臨命終的人,他要墮落到三惡道去,第一個,他的相貌一定是下墜的。因為我們造罪是依止情,前面講過,因為情愛來造作,而情愛是屬於下墜相,所以,做夢的時候如果夢到自己往下墜,這不是好事情。因為造了功德相的人他的色身是輕飄,所以,你如果修行的過程當中感到內心很沉悶,這個就是煩惱跟罪業的相狀。功德很強的人,他身心感到很輕安,因為功德是輕飄的。所以臨命終的時候他有下墜相,這個是一種墮落的相狀。
第二個,他一定是怖畏相狀,恐懼的,他不可能很安穩的。
【1436】一個人即便造了罪業,但能速斷相續心,起殷重懺悔,以懺悔之力亦能往生。
當然,這個果報,蕅益大師一再強調,這種果報是因緣所生、非本來有。這個觀念很重要!非本來有就是說,它是因緣生,它當然也可能因為我們清淨的因緣而消滅。諸法因緣生,也會因為我們覺悟的因緣,而諸法因緣滅。
我講一個淨土宗的小故事。在《念佛法要》當中講到宋朝有一個叫吳瓊的居士。這個居士年輕的時候出過家,後來因為某種因緣還俗了。還俗以後他也沒有其他工作好做,就造殺業的工作,為人家殺雞殺鴨。但是他畢竟學過佛,他知道這個殺業以後會有痛苦的果報,所以他每次在殺雞殺鴨的時候,他這個刀子砍下去一下,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而且他還發願,希望你們好好地去超生。一方面造罪業,一方面給他們咒願,希望他們好好地去超生。
幾年以後,他這個殺業的花報現前,他眼睛上方長了一個腫瘤。這個腫瘤看起來就像那雞的眼睛,長得跟雞的眼睛一模一樣的腫瘤。他生起大怖畏,這個是要墮落的前兆,我們講花報現前。他就不敢再造這個罪業了,趕快跑到山上去,造一個茅蓬每天修懺念佛。念了幾年以後,當然後來他的罪業慢慢消滅,「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突然有一天他就跟附近的居民說,我明天晚上要往生淨土了,如果你們有空,來幫我助念一下,順便送我一程。大家都覺得很好奇呀,果然晚上的時候就來這個地方幫他助念。而這個吳瓊居士,在助念當中,他就端坐在佛前,念一念就說,佛來也,阿彌陀佛來了!然後就在那個地方端坐念佛而往生。你看,他本來是造了罪業,並且他這個罪業已經地獄的花報現前。
所以蕅益大師說,一個人,即便你造了罪業,但能速斷相續心,起殷重懺悔(兩個重點:速斷相續心、起殷重懺悔),那麼以懺悔之力亦能往生。他這個意思是說,我們有些人造罪業以後,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他那個惑、業、苦——煩惱障、業障、報障,那個力量就是非常的堅固,他完全沒辦法踩煞車的。煩惱引生罪業,罪業引生果報,這三個東西就像惡叉聚一樣,產生強大的漩渦,肯定把它旋轉下去,這個人造了罪業一定要得果報的。為什麼?沒有善根。佛弟子的好處在哪裡?因為他本身聽聞佛法,產生了智慧的觀照,所以他在造罪業的過程當中,他是一時的糊塗造罪業,但是他善根發起來的時候,他覺悟、把光明生起來的時候,他能夠猛力地懺悔,乃至於憶佛念佛。他在黑暗當中產生光明相!所以蕅益大師講,就算你造了罪業,以懺悔之力亦能往生。
【1437】你雖然依止虛妄的心造了很多罪業,但是你要依止真實的道理來生起觀照,你肯定可以破妄。
你看我們佛教徒,我們還不是很怕這個人煩惱重,還真是的是怕你沒有善根。所以你看,一個人根利遮重還有救。過去我們講過央掘摩羅,央掘摩羅一生當中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的生命,但是他後來遇到佛陀,至誠地懺悔,修習止觀,當生成就阿羅漢果。殺了九百九十九個人,照樣證得阿羅漢果,因為他那個還滅的力量生起了。
你看有些人,他根鈍遮輕,他也沒什麼煩惱,但是他也沒善根,那就完蛋了!最可怕的是根鈍遮重。有些人煩惱重,罪業也重,那這個人得果報的時候是誰也救不了他,因為他沒辦法踩煞車。
所以,我們雖然過去造了罪業,沒關係!第一個,你不能再造罪了,懺悔;第二個,要發願,發願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力量。那麼你為什麼能夠懺悔,為什麼能夠發願?那你就是要聽聞經典、明白道理。所以栽培善根這件事很重要。蕅益大師常講一句話,說真能破妄。他說,你雖然依止虛妄的心造了很多罪業,但是你要能依止真實的道理來生起觀照,你肯定可以破妄。
這個地方是講到說,假設這個人完全沒有善根,造罪的時候完全沒有慚愧心,那就沒辦法了,這個惑業苦就直接下去了!
【1438】招感地獄的十習因跟六交報是怎麼來的呢?
庚三、總結 分三:辛一、因果根源;辛二、因果差別;辛三、別造同受。
插入師父講義
233-234 頁圖表
我們看庚三,總結。
辛一、因果根源
(經文)阿難!是名地獄十因六果,皆是眾生迷妄所造。
這個地方把因果的根源做一個總結。招感地獄的十習因跟六交報是怎麼來的呢?
它不是上帝創造的,也不是自然生起的,完全是眾生一念的迷真起妄乃至於執妄為真去造業。其實簡單地說,就是我們一念的妄想去造業。我們依止一念的妄想去造業,也依止一念的妄想去得果報。等到有一天,我們成佛以後,正念真如把這個虛妄的妄想給「啪」破壞了,煩惱障、業障、報障全部消滅,因為它若因若果完全就是一念的妄想的妄動所生起的。這是一個總結。
【1439】什麼情況下直接進入阿鼻地獄?什麼情況墮入八無間獄?
辛二、因果差別
我們看它的輕重。
(經文)若諸眾生,惡業同造,入阿鼻獄,受無量苦,經無量劫。六根各造,及彼所作兼境兼根,是人則入八無間獄。
第一種,看六根的具足與不具足。假設這個眾生在造惡業的時候是同造,這個「同造」在註解當中有兩層意思:第一個,這個人煩惱特別的重,他具足了前面十種的煩惱,前面的十習因全部具足,貪、瞋、癡、慢全部具足,他每一個煩惱都很重,依止十習因來共同造作,這是第一個;第二個,他依止六根,他每一根的煩惱都很重,這叫同造。第一個依止十習因,第二個同時具足六根來推動罪業,那麼這種人在果地當中就直接進入阿鼻地獄,經無量劫。這種阿鼻地獄是最嚴重的,這種阿鼻地獄只有一個。
第二種,六根各造。六根當中雖然煩惱很重,但是他六根不同時,某一根比較強,所以他可能是在某一種境緣、在某一種根。兼境兼根,就是某一種境、某一種根當中,比方說他是以眼根為主帶動其他諸根,或者是以耳根為主帶動其他諸根。但是他的煩惱還是特別的重,那麼這種人就是屬於九情一想(前面那個是偏重在純情),就進入到八無間地獄,比前面的阿鼻地獄稍微輕一點。
【1440】什麼情況下進入十八地獄?什麼情況墮入三十六地獄?什麼情況墮入一百八地獄?
再看下一個。
(經文)身口意三作殺盜婬,是人則入十八地獄;三業不兼,中間或為一殺一盜,是人則入三十六地獄;見見一根,單犯一業,是人則入一百八地獄。
這個就講到他的越來越輕的情況。也就是他六根當中(我們把它分成身、口、意也可以),這身口意當中他可能只是身業來造業,身業當然就是造殺盜婬,他只是其中的身業;或者其中的口業來造,兩舌、綺語、妄言、惡口;或者其中的意業,貪、瞋、癡。總而言之,他是偏重在身、口、意的某一個業,那麼這種人就直接進入十八種地獄了,比前面的八無間地獄還輕。
假設身口意當中,他的每一個業造得也不具足,比方說他「中間或為」,或為就是比方,比方說他的身業具足應該是殺、盜、婬,但他可能身業當中只造殺跟盜,就是三業之中的兩種,沒有把身業的罪全部造滿,這個人就入三十六地獄,比前面的十八地獄又更輕了。
或者說,「見見一根,單犯一業」。他只是一根造業,眼根或者耳根,在六根當中單一眼根或者單一耳根等等。在所造的業當中,可能只犯殺生,或者只犯偷盜,或者只犯邪婬。單根單業就更輕了,受苦的情況比前面的三十六種地獄更輕了——一百八地獄。這個罪業,他受苦的情況、受苦的時間都比較輕。
【1441】什麼叫「妄想發生,非本來有」呢?
辛三、別造同受
我們看最後一段,別造同受。這個是總結。
(經文)由是眾生別作別造,於世界中,入同分地,妄想發生,非本來有。
這個眾生他的造業是「別作別造」,就是每一個人各別造作,那麼得果報的時候,各別來受報。在因地當中,你歡喜用耳根來帶動造業,你得果報的時候,就耳根受的苦特別多;你依止眼根來造罪,你眼根受的苦比一般的根特別的重。別作別造,在諸根當中各別造作、各別受報,你哪一根沒有造業,那一根在得果報的時候絕對沒事,是這樣子的。那麼在整個果地的世界當中,是「入同分地」。也就是說,雖然各別造作、各別得果報,但是地獄的確還是有它固定的處所。
但總而言之,是「妄想發生,非本來有」。這個「妄想發生,非本來有」,就是又把前面的假觀回歸到空觀去了。蕅益大師說,什麼叫「妄想發生,非本來有」呢?就是雖然狂花亂舞,但其實空體是依然的。我們這一念心本來沒有煩惱,本來沒有罪業,也本來沒有痛苦,完全是一念的妄想自己捏造出來的。
【1442】唯識學怎樣判定造業的輕重?
這個罪業的輕重,我們也可以從唯識學做一個總結。唯識學說,這個造業有三種的判定。
第一個,約心,就是約心的強弱。像本經說的,你在造業的時候煩惱具足,或者六根同時,這個業就特別重,心力強。你看我們布施也是一樣,有錢人布施跟貧窮人布施那個業就不同。因為貧窮人在痛苦當中又能夠布施,他所生起的那個布施的心相對強,所以貧窮人在布施當中,他得果報會特別的殊勝,因為心力強。這第一個,約心。
第二個,約境。這個境有三種境:第一個,上品境,佛菩薩、父母師長,這種境造的業也特別的大。第二個,中品境,就是人道,因為人道是法器。所有人會生天,只有一種情況,在人間修福報。所有的人會墮到地獄去,也是在人間。其他道不可能造業。你研究唯識就知道,六道當中只有人道有強大的造業功能——第六意識那個想,我們講造業是依止想嘛。諸天太快樂,他那個想像力太薄弱,他沒有那個想,他整天大概都沒什麼想像,就活在當下,及時行樂。三惡道是痛苦得不得了,也沒有時間去想。人間苦樂參半,所以人間是最有可能成就法器的。所以,你這個人道的果報,你布施人跟布施畜生,當然不一樣,這個人道是中品境。下品境就是畜生跟餓鬼。這個境還是有差別。
第三個是約相續。就是你這個數數現行,你造業的次數。如果是無慚無愧,當然這個業就比較重。你的心境相續,在本經當中就是你的身口意要具足。
【1443】修淨土宗的人是不是一定要拜佛?
在新加坡有一個女眾居士問我說,師父啊!修淨土宗的人是不是一定要拜佛?她說她就喜歡念佛,不太喜歡拜佛。但諸位你要知道,你如果沒有拜佛,你身口意三業不具足。你看我們天親菩薩,身業的禮拜、口業的讚歎、意業的觀想,身口意三業相應!那你今天三業當中少一個業,少一個身業的禮拜,那麼這種淨業你要成就,你只有成就別人三分之二的功德,因為你身業不具足。造善造惡都是一樣。你造惡業的時候,身口意三業同時,這個業特別重。你看前面就是這樣,身業也具足,口業也具足,意業也具足。造善也是這樣子啊,你對佛陀的皈依,身業的禮拜,口業又同時出聲,意業又同時觀想,那力量特別大。這個道理就是這樣子。
願以此功德 迴向法界眾 消除宿現業 增長諸佛慧
圓成勝善根 所有刀兵劫 病苦饑饉等 悉皆盡滅除
讀誦受持人 輾轉流通者 現眷咸安樂 先亡獲超昇
風雨常調順 人民悉康寧 法界諸含識 同證無上道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生 同生極樂國
淨土教觀學苑 版權所有
歡迎各方免費流通,若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請勿用於商業盈利。
Copyright © masterchingch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網址:http://www.masterchingche.org/
信箱:info@masterchingche.or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淨土教觀學苑
【Facebook】https://m.facebook.com/www.masterchingche.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