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大佛頂首楞嚴經.卷6.文殊說偈選方便門,歎美耳根圓通法勝 以寓勸修。述成佛意結示簡選。頂禮請加以明真實。時眾獲益。陳請為末世示道場方法。
歎美法勝以寓勸修。經文:
此是微塵佛 一路涅槃門 過去諸如來 斯門已成就
現在諸菩薩 今各入圓明 未來修學人 當依如是法
我亦從中證 非唯觀世音
述成佛意結示簡選。經文:
誠如佛世尊 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 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 觀世音為最 自餘諸方便 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 非是常修學 淺深同說法
頂禮請加以明真實。經文:
頂禮如來藏 無漏不思議 願加被未來 於此門無惑
方便易成就 堪以教阿難 及末劫沉淪 但以此根修
圓通超餘者 真實心如是。
時眾獲益。經文:
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身心了然,得大開示,觀佛菩提及大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遊,未得歸還,明了其家所歸道路。普會大眾,天龍八部,有學二乘,及諸一切新發心菩薩,其數凡有十恒河沙,皆得本心,遠塵離垢,獲法眼淨。性比丘尼聞說偈已,成阿羅漢。無量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為末世示道場方法︰陳請。經文:
阿難整衣服,於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眾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我雖未度,願度末劫一切眾生。世尊!此諸眾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恒河沙,欲攝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事,於菩提心得無退屈?
讚許。經文:
爾時世尊,於大眾中稱讚阿難:善哉善哉!如汝所問 安立道場,救護眾生末劫沉溺。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阿難大眾,唯然奉教。
上淨下界法師宣講:第8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卷六》講記
目錄
【1030】這部經,到有些人的身心世界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力量,但對有些
人只是產生一種善根而已
【1031】本經的方便門是什麼呢?我們怎麼能夠找到這部經的入口?
【1032】為什麼末世眾生要依止耳根反聞聞自性的法門來修學?
【1033】為什麼說通往涅槃只有這條道路呢?
【1034】在整個二十五方便當中,哪一個法門是最容易下手的?
【1035】為什麼其他的二十四個圓通法門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修學的?
【1036】真實的修心關鍵就在耳根當中,也可以說就在這個念佛的地方,
這兩個法門同樣殊勝,同樣是方便易成就
【1037】在念佛當中為什麼要用耳根攝心?為什麼一定要持名呢?
【1038】當時的法會大眾聽到觀世音菩薩的教授,聽到文殊菩薩的印證,
得到什麼樣的功德利益?
【1039】末法眾生修耳根而反聞聞自性,為什麼必須要有助行,必須建立道場?
【1040】阿難尊者的心態為什麼會「悲欣交集」?
【1041】這個地方講到修行有兩種心態
【1042】阿難尊者為什麼為末法眾生啟請安立道場?
【1043】這個道場是什麼意思?
【1044】在末法時代,建立一個保護自己身心正念的道場,非常重要!
【1045】佛陀是怎麼回答阿難尊者的啟請?
【1046】佛陀怎麼樣去保護我們的善根?
【1030】這部經,到有些人的身心世界會產生一種強大的力量,但對有些人只是產生一種善根而已。
請大家打開講義第一百八十二頁。辰五,歎美法勝以寓勸修。
當我們在學習一部經或者是一部論的時候,我們會有兩種情況出現:
第一種情況,就是有些人把這部經學完了,他的內心當中產生一個清淨無漏的善根,但是你看他身口意沒有太大的改變。他平常做什麼,他還做什麼。也就是說,這一部經進入到他的身心世界,並沒有產生一個強大的改變的力量出來,這種人叫做跟這部經結緣。這是第一種情況。
第二種情況,有些人把這部經學過以後,這部經的法義在他的身心世界,的確可以看得出來,產生一種強大的滅惡生善的效果。我們應該說他這個人生命開始增上。
那麼這兩個差別在哪裡呢?有些人,為什麼這部經到他的身心世界產生一種強大的力量,而有些人只是一種善根而已呢?《法華經》說,開方便門,示真實相,其實每一部經都有它的一個方便門。有些人就是找不到門,所以他這一部經進不去,他在門外看一看,哦,這部經有很多的珍寶,他知道了這件事情,但是他並沒有把這個珍寶拿來真實地受用。為什麼?因為他找不到門,不得其門而入。所以,天台宗在講整部經之前,一定是先講五重玄義,掌握整部經的體、宗、用。
【1031】本經的方便門是什麼呢?我們怎麼能夠找到這部經的入口?
那麼本經的方便門是什麼呢?我們怎麼能夠找到這部經的入口?它的門在哪裡呢?我們分兩部分來說,第一個是講到這部經的理觀,第二個是它的事修。
從理觀來說,這部經的理觀就是以不生滅心而修學空假中三觀。我想,你要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第一個,你的內心是依止什麼心態——云何應住,是很重要的。在本經當中講到,我們修學楞嚴三昧的人,對整個生命的現象要以無住為住,以不生滅心來當作你因地的發心。你生命不是要追求什麼,而只是恢復你本來的面目而已。你生命的目的是幹什麼?就是把你原來的清淨本性恢復出來而已。這種觀念是非常重要,它不是向外追求,它是向內安住的。安住在不生滅心的時候,我們開始調伏其心,空假中三觀,使令我們能夠保持中道。一方面觀相元妄,一方面觀性元真,用空假中三觀來使令內心當中保持一種平衡的中道思想。
這個就是整個本經的理觀,以不生滅心來修空假中三觀。我們講依止一念心性而修空假中三觀,依止空假中三觀還是開顯一念心性,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如此的展轉相續,就把整個五蘊身心的障礙破壞掉了。這個就是整個本經的理觀。
那麼,它的事修呢?它的正行主要是二十五圓通。當然,本經的意思是以耳根為根本。蕅益大師說念佛圓通也不錯,也是可以。總而言之,以念佛圓通跟耳根圓通這兩個交互的作用,禪淨雙修來當正行。另外本經講到有兩個助行是很重要:第一個,嚴持四重禁戒。我們今天會講到四種的清淨明誨,調伏四種煩惱,這是助行的第一個,持戒。第二個是誦持神咒,以持咒的功德來破除我們的障礙,特別指的是鬼神障。
能夠把這部經的理觀跟事修都掌握了,那你就掌握了這部經的門,它的方便門你就掌握到了,那我們就可以進去裡面,去受用這部經種種的功德、種種的作用。
【1032】為什麼末世眾生要依止耳根反聞聞自性的法門來修學?
辰五、歎美法勝以寓勸修
我們看講義的辰五,歎美法勝以寓勸修。這一段是文殊菩薩讚歎這個耳根法門的殊勝,來勸勉末世眾生能夠如法修學,是這個意思。這當中有三段。
┌(總標諸佛)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
├(別列三世)過去諸如來,斯門已成就;現在諸菩薩,今各入圓
│ 明;未來修學人,當依如是法。
└(示己親證)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
◎總標諸佛
前面我們看到,二十五位聖人廣泛陳述二十五圓通的法門,最後文殊菩薩做一個總結。他說,「此是」,這個此指的是耳根的反聞聞自性的法門。說依止耳根來入流亡所,是過去微塵數諸佛所依止的,一路修學而能夠悟入大般涅槃之門。也就是說,十方諸佛都是依止耳根之門而成就涅槃的,這個地方指的是沒有例外的。這是一個總標。
◎別列三世
這以下把十方諸佛,微塵數諸佛,開出來三世。
說過去的諸佛,在這個耳根的反聞聞自性當中是已經成就,現在的菩薩也即將依此法門而悟入圓明妙心,未來的大乘修行人也應當要依止耳根的反聞聞自性的法門來修學。這個地方講到是沒有例外的,過去、現在、未來都是走這條路。我們講說,欲知山上路,須問過來人,但是這些路當中的確是有一個特別容易上去的路,這個路當然指的是耳根的路。
◎示己親證(前面講的是一個道理,這以下就引用實際的例子來作證明。)
「我亦從中證,非唯觀世音。」文殊菩薩說,過去在因地的時候,我也是從耳根而悟入圓明妙心的,而不只是觀世音菩薩如此修學而已。
這個地方等於是引用道理、引用實際的事證來讚美耳根的殊勝。
【1033】為什麼說通往涅槃只有這條道路呢?
這個地方,值得我們注意的,就是「此是微塵佛,一路涅槃門」。為什麼說通往涅槃只有這條道路呢?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說,其實這句話是有兩層意思的:
第一個,就一個因地的菩薩來說,這個門是單指耳根,你別無選擇。因為一個初心菩薩,他本身的障礙就很重。我們內在的煩惱,外在的鬼神,還有果報體的障礙,各式各樣的障礙太多了。所以,從一個初心菩薩來說,這個一路涅槃門,當然指的是只有耳根這個門。
如果約著果地的功德,成就這種法身菩薩所證的果地的功德來說,那這個門指的就是二十五個方便,都是進入涅槃之門。
所以我們前面說過,說是「聖性無不通,順逆皆方便。初心入三昧,遲速不同倫」。初心菩薩跟聖人在進入涅槃的過程是不太一樣,初心菩薩要揀別,聖人是不用揀別的。所以這層道理就是在講這句話,講到「一路涅槃門」,這個地方有因和果兩種的解釋。
【1034】在整個二十五方便當中,哪一個法門是最容易下手的?
┌(觀音最殊)誠如佛世尊,詢我諸方便,以救諸末劫,求出世間
│ 人,成就涅槃心,觀世音為最。
└(餘門難成)自餘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捨塵勞,非是長修
學,淺深同說法。
辰六、述成佛意結示簡選
這個地方經過文殊菩薩的敘述,他完成釋迦佛陀的本意。釋迦佛陀都沒講話,但是文殊菩薩知道他老人家的意思,他把釋迦牟尼佛心中想要講的話表達出來,另一方面來做一個結示,來簡擇圓通的差別。
這個地方有兩段,我們先看第一段。
◎觀音最殊
誠如佛世尊,詢我諸方便,
以救諸末劫,求出世間人,
成就涅槃心,觀世音為最。
這個地方先把殊勝的法門標出來。
「誠如」,就是真實猶如釋迦世尊您老人家詢問我,在整個二十五方便當中,哪一個法門是最容易下手的。那麼依此最容易下手的法門,來救誰呢?救末劫的眾生,關鍵在這個地方。
蕅益大師說,圓通法門的特色,在二十五圓通當中,它的特色在哪裡呢?它特別加被這種末法時代的下等根機的眾生。也就是說,這個法門特別照顧弱勢團體。有些人心力很強,煩惱很淡薄,那他就不一定要根據耳根法門,他就不一定,因為他沒什麼障礙。他的身體也健康,他平常也沒什麼煩惱干擾他,他的正念也特別強,那這個二十五圓通你修什麼都可以。
但是,末劫眾生問題就很多很多,內在的煩惱罪業、外在的鬼神干擾。內心已經是心力交瘁的時候,剩下的精神體力不多的時候,而且你又想追求出世間的大乘之道,又想成就涅槃妙心,那麼這個時候你唯一的選擇就是觀世音的耳根法門,它是最為殊勝。如果你生長在正法時代,這一段你都不用學習了,不用去揀別哪一個比較殊勝,你隨拈一個法門,通通是妙法。但是如果我們不幸生長在末法時代,這個時候選擇一個容易成就的法門就非常重要。是這樣子的意思。
【1035】為什麼其他的二十四個圓通法門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修學的?
◎餘門難成
自餘諸方便,皆是佛威神,
即事捨塵勞,非是長修學,
淺深同說法。
這二十五圓通當中,我們只選耳根,那其他的法門,到底它的內涵是什麼?說其餘的二十四種法門,其實都是佛陀的神力所加被的。這裡強調一個觀念,就是說,其實前面的二十四個法門都是佛力加被所成。什麼叫佛力加被呢?也就是說,你必須生長在佛世。它是有個別性的,不是三根普被的。那麼它們是怎麼樣?是「即事捨塵勞」。你生長在有佛出世的地方,生長在有大善知識的地方,他能夠瞭解你所遭遇的特別的事緣,你有很特殊的事緣。
比方說阿那律尊者,他後來不睡覺,失明了。如果阿那律尊者生長在末法時代就完了,沒有人指導他一個方法。因為生長在佛世,佛陀就順著他的眼睛的失明,告訴他,你要修樂見照明金剛三昧。所以,從他所發生的障礙當中,結果成就了圓通。
又比方說烏芻瑟摩尊者,他的身心世界欲火熾盛。佛陀說,你也是一樣,「即事捨塵勞」,你就觀察那個欲望之火,這個火本來就是來無所從,去無所止,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把這個淫欲的火轉成智慧之火,把它轉一下就好,轉個方向。
所以,在其他的二十四個法門當中,都是要經過佛力的加被,佛陀的親自指導。沒有一個法門說是在末法時代你就可以自己修學的,不可以的。「自餘諸方便,皆是佛威神」,即事而捨塵勞。所以說它不是一般人可以長時間修學,也不是淺位菩薩跟深位菩薩可以共同修學,所謂三根普被的。沒有這回事情。
我們在佛法當中,有些真的是一種特別的法門,有些是一種正常的、恆常修學的法門。特別法門在禪宗特別多,禪宗最喜歡用特別法門。但是禪宗有一個特點,它必須要怎麼樣?禪宗是不立文字,但是它是要以心印心,禪宗一定是要有善知識住世。你看禪宗,一旦他們的祖師往生,這個教法就完蛋了。他們是以人來帶動法的。
比方說德山棒、臨濟喝。有人問德山祖師說,什麼是我們的祖師西來意?他過去打你一棒,他保證你開悟。要是我們現在人,誰敢打?誰敢去打人家?你根本就不是善知識,這個法門你就不適合用了,那是要祖師的加被嘛。有些人說,什麼祖師西來意?喝茶去!他就知道你的根機,他知道你這一部分,順著這個因緣可以開悟。吃餅去!從舌根當中反聞聞自性。但是問題就是說,這都必須要有佛陀、有菩薩的住世,這個法門才可以去操作的,不是一般的正常的人可以去修學的。
這個地方我們要知道,有通途的法門跟特別的法門。特別法門一定要大善知識的住世才可以去運用,這一點大家要清楚。
這個地方是把耳根圓通跟其他圓通做一個揀別。
【1036】真實的修心關鍵就在耳根當中,也可以說就在這個念佛的地方,這兩個法門同樣殊勝,同樣是方便易成就
辰七、頂禮請加以明真實
┌(禮讚求加)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
│
│ ┌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沉淪。
├(法門超勝)┤
│ └ 但以此根修,圓通超餘者。
│
└(總結究竟) 真實心如是。
這個地方文殊菩薩起大悲心,頂禮三寶求加被,以發明耳根圓通是一個真實的圓通。這個地方有三段,先看第一段。
◎禮讚求加
頂禮如來藏,無漏不思議,
願加被未來,於此門無惑。
文殊菩薩為了整個末法眾生的因緣,他頂禮三寶。第一個,「如來」是佛寶。這個「藏」是法寶,《楞嚴經》講法寶。諸位,你研究《楞嚴經》你就知道,它講法都不是心外的法,不是這件事,不是語言文字的法,它的法就是你一念心性本來就具足無量的性功德,等待你去開發,這個是法寶,叫藏。「無漏不思議」,這個是僧寶。我們依止這個如來藏來修學,成就無漏的戒定慧的功德,這叫僧寶。
為什麼他要頂禮三寶呢?希望三寶加被未來的末法眾生,對於耳根法門能夠生起真實的信解而沒有任何疑惑。當然,所有的法門都要依止信解。你要有很真實的信心,才能夠產生力量。
◎法門超勝
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
及末劫沉淪。
但以此根修,圓通超餘者。
◎總結究竟
真實心如是。
我們前面講這麼多,那麼到底耳根圓通的特色在什麼地方呢?我們可不可以簡單地用一句話來總持呢?文殊菩薩說:「方便易成就。」
這個法門跟其他的二十四個法門相比,其實耳根跟念佛圓通都很接近。這兩個法門,包括耳根圓通,包括念佛圓通,都是最容易成就的方便法門。不管有沒有佛陀住世,不管有沒有善知識出世,你都可以依止法門來修學,來教導阿難尊者,乃至於末劫的沉淪眾生。這個法門可以說是障礙最少。所以,「但以此根修,圓通超餘者」。身為一個末法眾生,你能夠依止耳根來修學,你所成就的速度絕對超過其他的法門。
所以總結,「真實心如是」。就是說,這個是修學首楞嚴王三昧的一個真實的修心關鍵,就在耳根當中,就是它的關鍵之門。開方便門,示真實相,那個門在哪裡呢?就在耳根的地方。我們也可以說就在這個念佛的地方,這兩個法門同樣殊勝,同樣是方便易成就。
【1037】在念佛當中為什麼要用耳根攝心?為什麼一定要持名呢?
我們之前也講過很多觀念,就是這個「門」,有進去的門跟出來的門,這兩個門不完全一樣。我們從一個生滅心要進入真如的門,這個門就是耳根了,只有一個。你看《楞嚴經》,《楞嚴經》就是什麼?《楞嚴經》是在修清淨心,從一個生滅心回歸到一個不生滅的清淨心。《法華經》修的是什麼?《法華經》修的是菩提心。《法華經》是從清淨心開始,從那個門出來,那就不是耳根的境界,那是無量無邊的法都是方便法門。
所以,《楞嚴經》是攝用歸體,那麼這個門必須要怎麼樣呢?必須障礙要少。印光大師說用耳根來攝心,在念佛當中為什麼要用耳根攝心?我們有很多方法,也可以去觀想佛像,也可以觀像,為什麼一定要持名呢?印光大師說,因為耳根一法,不但攝心,最為養神。耳根當中,第一個,你那個所緣境很容易了了分明地現前。也就是說,耳根是圓通的,它沒有障礙,它能夠讓你所緣境很清楚地現前。第二個,攝心。它能夠沒有障礙地、相續地運轉下去。你白天用它,晚上用它,你也不會覺得疲憊。因為你的修學不是短時間的,德山棒、臨濟喝那種一時的開悟當然時間很短,但是長時間的斷惑證真,你這個門必須要長時間地走。那這個時候養神就很重要,而這個耳根特別的堅固。所以我們講這個開方便門是很重要的。
過去我們也講過一個公案。在經典上,佛陀說,有一個牧牛人,帶著一群牛要過恆河,結果牧牛人沒有選擇這個恆河該從什麼地方過,隨便找一個地方就衝過去了。這群牛過去以後,死掉三分之二,只有三分之一成功。佛陀說這個牧牛人不知善巧方便,不知善巧。另外一個牧牛人,在過河之前,他要揀別一下哪一段恆河距離最短,哪一段恆河障礙最少,他要先觀察地形地物。然後,找到最短的地方,他把牛分成三批,第一批牛是體力最好的,第一批先過去。他一吆喝,這三分之一的牛就全部衝過去了。衝過去以後,這些牛就互相叫喊,鼓勵後面的牛。第二批的牛是體力中等的。這個時候前面有這些牛在叫喊,你看人家都過去了,輸人不輸陣,後面這個牧牛人在後面再鼓勵一下,第二批的牛也過去了。三分之二都過去了,剩下三分之一體力羸弱的,牠想說大部分都過去了,我也應該可以過去了。結果,再鼓勵一下,全部都過去了。佛陀說這個牧牛人善知方便。
佛陀講這個是譬喻什麼呢?他說修行者亦復如是。你今天找到一個方便法門,你修習一天等於別人修習一劫的時間,日劫相倍。你能夠找到方便法門,你所產生的效果是別人的一劫的時間。這個地方叫「真實心如是」,一種真實的修心法要就在這個地方。在哪裡呢?我們說「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難,及末劫沉淪」,是這個意思。
到這個地方,耳根圓通法門的介紹可以說是完全圓滿結束。
【1038】當時的法會大眾聽到觀世音菩薩的教授,聽到文殊菩薩的印證,得到什麼樣的功德利益?
辛三、時眾獲益
┌(當機開悟)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身心了然,得大開示,觀佛菩
│ 提及大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遊,未得歸還,明
│ 了其家所歸道路。
│
│ ┌(得法眼淨)普會大眾,天龍八部,有學二乘,
│ │ 及諸一切新發心菩薩,其數凡有十
│ │ 恆河沙,皆得本心,遠塵離垢,獲
│ │ 法眼淨。
└(與會證入)┤
├(成阿羅漢)性比丘尼聞說偈已,成阿羅漢。
│
└(發菩提心)無量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
藐三菩提心。
當時的法會大眾聽到觀世音菩薩的教授,聽到文殊菩薩的印證,得到廣大的功德利益。我們先看第一段。
◎當機開悟
(經文)於是阿難及諸大眾,身心了然,得大開示,觀佛菩提及大涅槃,猶如有人因事遠遊,未得歸還,明了其家所歸道路。
這個地方主要是針對當機眾,當機眾指的是阿難尊者。阿難尊者跟法會的大眾這個時候在修行當中得到兩種功德:第一個,得大開示。這個地方指的是佛陀、觀世音菩薩跟文殊菩薩的這種殊勝圓滿的開示。這種開示有什麼樣的效果呢?「身心了然。」對於五蘊身心的真實相了然。《楞嚴經》看待身心世界,一個是相,一個是性;一個是真如門,一個是生滅門。說觀相元妄,觀性元真,相妄性真,這個就是整個身心世界的真實相。我們整個五蘊身心有它的真如門跟生滅門,就產生一個空假中三觀。當我們從假入空的時候,是回到真如門;當我們從空出假又回到生滅門。你在這兩門當中能夠進出自在,那就叫做「身心了然」。
所以,觀察佛陀的無上菩提的智德跟大般涅槃的斷德,講出一個譬喻,說這個「身心了然」,到底對諸佛的功德有什麼樣的瞭解呢?比方說有一個人,他離開他的家,到很遠的地方去辦事情,但是事情辦久了以後,欸,忘了回家的道路了,未得歸還,他已經不知道該怎麼回家了。但聽到這一部經,聽到耳根圓通以後,他明白這個家在哪裡了;雖然還沒有回家,但是他的道路已經完全清楚了,他那個回家的路清楚了。這個我們說大乘的信心已經建立起來,信解。「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已成之佛,其體無別」,他正式地認清路頭。這個是阿難尊者的開悟。
看其他的與會大眾的各別的開悟。我們看下一段。
◎與會證入
(經文)普會大眾,天龍八部,有學二乘,及諸一切新發心菩薩,其數凡有十恆河沙,皆得本心,遠塵離垢,獲法眼淨。
在整個法會當中,包括了天龍八部,包括了二乘的有學,包括了一些初發心菩薩,有十恆河沙這麼多的眾生,「皆得本心」。他們的受益,皆得悟入自己本具的心性。這個地方蕅益大師說,什麼叫「皆得本心」呢?就了達現前一念心性隨緣不變之體,他知道真如門在哪裡了。進一步,能夠遠離見思跟無明的塵垢,而成就法眼淨。蕅益大師說這個法眼淨是圓教初住,別教初地,是破無明證法身的,這個法眼淨。
再看下一段。
(經文)性比丘尼聞說偈已,成阿羅漢。
這個性比丘尼是摩登伽女,聽到文殊菩薩前面所說的偈頌,就成就阿羅漢。這個也很特別,聞大證小。這就是我們講的「不定」,受益不決定。
(經文)無量眾生,皆發無等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無量無邊的眾生,聽到前面的文殊菩薩跟觀世音菩薩的開示,成就「無等等」……無等等,蕅益大師解釋得很妙。蕅益大師說,「無法可等此心,心能等一切法」。當然,這個心指的是不生滅心。那麼這樣子講的話,他的位置在哪裡呢?蕅祖說是在名字位的發心,或者是觀行位的發心,比前面的法眼淨稍微差一點。
在這個地方的大眾的受益,蕅益大師的判教就從這個地方判。說這個地方很明顯地是方等時,四教並談,而且是彈偏斥小、歎大褒圓。你看這個地方,大乘根機的得到大乘的利益,小乘根機的居然在佛陀發明不生滅心當中證得阿羅漢果。這個是所謂的四教並談,各得其利,所謂正為菩薩,旁為二乘。是這個意思。
到這個地方,整個事修的圓通法門,所謂正修,全部都講完了。
【1039】末法眾生修耳根而反聞聞自性,為什麼必須要有助行,必須建立道場?
丙二、為末世示道場方法 分三:丁一、陳請;丁二、讚許;丁三、宣說
前面的正行是依不生滅心修空假中三觀,從耳根而反聞聞自性。在正法、像法時代,善根很強,煩惱比較輕薄,蕅益大師說其實到這個地方就夠了,就可以了。但是,末法眾生問題就比較多,一方面內在的善根淺薄,煩惱粗重;第二個,外在的環境的誘惑,障礙特別多。所以末法時代必須要有助行,就必須建立道場,來產生一種防護的效果。所以他必須為末法眾生來建立道場。
這個地方有三段:第一個,陳請;第二個,讚許;第三個,宣說。
【1040】阿難尊者的心態為什麼會「悲欣交集」?
丁一、陳請
┌(禮讚啟請)阿難整衣服,於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跡圓明,悲
│ 欣交集,欲益未來諸眾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
│ 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
│
├(引敘佛言)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
│ 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
│
├(願同菩薩)我雖未度,願度末劫一切眾生!
│
└(正請道場)世尊!此諸眾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恆河沙,
欲攝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
事,於菩提心,得無退屈?
我們看「陳請」,阿難尊者慈悲地來陳說啟請。
◎禮讚啟請
(經文)阿難整衣服,於大眾中,合掌頂禮,心迹圓明,悲欣交集,欲益未來諸眾生故,稽首白佛:大悲世尊!我今已悟成佛法門,是中修行得無疑惑。
這個地方,阿難尊者等於把他自己聽聞經典的整個心態做一個陳說。先陳說,再啟請。先陳說,陳說阿難尊者聽完經的心得;啟請是正式地請示建立道場的方法。
阿難尊者這個時候整理他的衣服,在大眾當中起立,合掌頂禮,他先陳說他的聽經心得,有兩句話:第一個,心迹圓明;第二個,悲欣交集。
蕅益大師說,第一個「心」,這個涅槃之心,就是這個不生滅心,是整個修學的依止處,他的一個目標。這個「迹」指的他整個修行的方法,就是回家的道路。阿難尊者對於整個修學的目標跟修學的方法,非常的了了分明,沒有任何的疑惑。然後,他的心態是「悲欣交集」。悲昔日之未聞,為什麼過去沒有聽到,白白地流轉三界的生死呢?第二個,欣今日之開悟。歡喜的是,現在終於開悟了。這個地方是陳說自己的心得。
另一方面,他就啟請了,為未來末法眾生而啟請佛陀。說,大悲世尊!我現在已經開悟了成佛的法門,這個地方是講理觀,「是中修行」,這個地方講事修,已經沒有任何疑惑了,對整個理觀、事修都很清楚了。然後就引述佛陀的話。
【1041】這個地方講到修行有兩種心態
◎引敘佛言
(經文)常聞如來說如是言: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
◎願同菩薩
(經文)我雖未度,願度末劫一切眾生!
這個地方講到修行有兩種心態。
我過去常常聽到佛陀說,「自未得度,先度人者,菩薩發心」。有一種人是屬於菩薩發心的,就是他自己還有很多很多的見思煩惱都還沒有解脫,但是他是發心去度眾生,這個叫做因人的發心,因地之人。這第一種心態。
第二種人,是「自覺已圓,能覺他者,如來應世」。第二種是自己的整個身心世界已經圓滿覺悟了,然後再覺悟他者,這個是如來果人的倒駕慈航的乘願再來。
我們說菩薩有兩種:一個是悲增上,一個智增上。悲增上的菩薩是先度眾生,然後才成佛;智增上的菩薩自己先成佛,再度眾生。這兩個心態。看這個意思,阿難尊者是選擇第一個,他是屬於悲增上,下面會說。他說我雖然還沒有度脫(阿難尊者才成就初果嘛),但是卻發心願度化末劫一切眾生。
【1042】阿難尊者為什麼為末法眾生啟請安立道場?
◎正請道場
(經文)世尊!此諸眾生去佛漸遠,邪師說法如恆河沙,欲攝其心入三摩地,云何令其安立道場,遠諸魔事,於菩提心得無退屈?
所以,他依止這個度化末劫眾生的心態正式地啟請。他說,世尊!「此諸眾生」,這個地方的此諸眾生指的是末法時代的眾生。末法時代的眾生有兩個障礙:第一個,內因力的障礙。就是障深慧淺,他那個明了的心煩惱障、業障特別多,而且善根淺薄。這是第一個障礙。第二個,他的外緣的障礙。因為去佛久遠,所以招感的外在環境就是邪知邪見的說法的法師特別的多,就是宣說這些相似之法,以邪亂正的相似之法。在末法眾生可以說是內因力薄弱、外緣障礙特別多的時候,應該怎麼來攝受他的心來修學大乘的三摩地,應該怎麼來安立一個道場,使令這個末法眾生,一方面遠離這種鬼神的障礙,一方面對菩提心能夠相續地增上而沒有退怯?這是安立道場。
【1043】這個道場是什麼意思?
這個道場是什麼意思?
我們先解釋這個「場」。古時候的農業社會,稻米收割以後他不能馬上去殼。古時候有三合院,他要跑到三合院那個地方,那個空地的地方,拿去曬一曬。也就是說,這個稻要轉成米之前,要有一個場,在這個地方曬曬太陽,過濾一下,做一個篩選,這個稻才能夠轉成米。這個叫做場。我們在修學這個道,當然,道指的是一種觀照的智慧,我們講正念真如就是叫道。但這個正念真如,你要能夠完全地走下去而沒有任何的障礙,你也要有一個場來幫助,才能夠遠離魔事,才能夠產生不退轉。
【1044】在末法時代,建立一個保護自己身心正念的道場,非常重要!
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警告所有資糧位的菩薩,他說,所有的成佛之道當中,資糧位的菩薩這個分段生死是最難跳脫出來的,因為退轉的因緣特別多。你看,你的煩惱干擾你。很多人剛開始修學很精進,修個三個月、一年以後,他起煩惱,放棄了,他不修學,回俗家去了。很多喔!你不能說他不用功,問題他不是不用功,他有障礙,你也沒辦法幫他排除,這個道念只好被障礙破壞掉了。第二個,鬼神障特別多。你要不修行,沒事;你一修行,你的冤親債主開始找你了。所以,在末法時代當中,建立一個保護自己身心正念的道場,非常重要,非常重要,以免產生退轉。
這個就是阿難尊者請示道場的理由,就是遠離魔事;第二個,於菩提心能夠不退轉。
【1045】佛陀是怎麼回答阿難尊者的啟請?
丁二、讚許
我們看佛陀怎麼回答,看丁二。佛陀是讚許,對這件事情,讚歎阿難尊者的悲心;一方面允許,來宣說安立道場的方法。
(經文)爾時世尊,於大眾中稱讚阿難:善哉!善哉!如汝所問,安立道場,救護眾生末劫沉溺,汝今諦聽,當為汝說。阿難大眾,唯然奉教。
這個時候,世尊在大眾當中就稱讚阿難尊者說,善哉!善哉!讚歎阿難尊者那種大悲的發願。說,如同你所問的,末法時代可以說障深慧淺,而且是種種的障礙,邪師說法、鬼神的干擾等等。所以應該如何來安立道場,來救護末法眾生的善根,救護在末劫當中的沉溺眾生,這是非常重要的。汝今諦聽,我當為汝來宣說。佛陀到這個地方等於是允許宣說了。
這個地方,等於是整個《楞嚴經》的正行,正修。
【1046】佛陀怎麼樣去保護我們的善根?
丁三、宣說 分二:戊一、明根本戒法;戊二、明誦咒治習
我們講耳根圓通是圓滿了。這以下我們看它的助行,就是佛陀要怎麼樣去保護我們已經成就的善根。看丁三,如來正式的宣說。這個地方分兩段:一、明根本戒法;二、明誦咒治習,是講到誦持神咒來對治習氣。
戊一、明根本戒法 分二:己一、總顯三學以戒為本;己二、別示四重以彰無漏
看第一段,第一段是說明根本戒法。這當中分兩段:一、總顯三學以戒為本;二、別示四重以彰無漏。第一段是總顯三學以戒為本。
願以此功德 普及於一切 消除宿現業 增長諸佛慧
圓成勝善根 所有刀兵劫 病苦饑饉等 悉皆盡滅除
讀誦受持人 輾轉流通者 現眷咸安樂 先亡獲超昇
風雨常調順 人民悉康寧 法界諸含識 皆共成佛道
迴向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淨土教觀學苑
妙法蓮心學院 版權所有
歡迎各方免費流通,若有轉載請注明出處。請勿用於商業盈利。
Copyright
© masterchingch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官方網址:http://www.masterchingche.org/
http://www.mflx.org/
信箱:info@masterchingche.org
【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c/淨土教觀學苑
【Facebook】https://m.facebook.com/www.masterchingche.org/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